55、如果

两泪汪汪 镜里片 2449 字 6个月前

如果登基的是赵骥

——

施家从小就给施娢灌输的理念,是她要成为皇后,无论用什么方法。

三岁时她还不懂什么是皇后,但到十多岁时,她已经彻底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

时值河清海晏日,宫中突然传出消息,皇帝病危。

一切都在施家预料之中,唯独出的岔子,是出征多年的大皇子赶回了京城,在最后一刻,得到了皇帝传位圣旨。

施家支持的三皇子与大皇子是兄弟,他是皇帝宠爱的皇子,但敬佩的兄长归来,大皇子后面还是实权兵力支持,思来想去,没敢出面争。

外头倒是隐隐有过传闻,说大皇子赵骥本意让位于亲弟,但与生母贵妃争执一番后,便再无此种打算,朝中官员派人去探过贵妃的情况,只是贵妃整日闭门称病不见外人,寻了太医也说不清情况,最多只有宫中的探子说贵妃整日以泪洗面,不知是何缘故。

新帝赵骥生得高大威严,极让人忽视他刚及弱冠,只觉他颇具帝王风范,举手投足间便是无人敢轻视的威压,谁都不了解他性子如何,怕他行事如治军般不顾人情,在他登基初期都谨言慎行。

施太师是三朝元老,得先帝信任,先帝将手中权势交到他手上,让他管理朝政,谁都知道他称得上一句权倾朝野,只不过他极少僭越,也没有人明面说他什么。

大抵是从前劳心费神过度,近年身子越发不好,先帝甚至许他不用早朝,若是得病,在府中安养即可。

但比起在京城没有根基的新帝,施太师的话到底是服众得多。

新帝初登基为帝,处处受掣肘,施太师一党在朝中主导多年,自不愿把权交回去,装傻充愣,倘若真遇到个镇不住场子的,大抵会被这群群臣气得头晕眼花。

可新帝年纪轻轻就敢上战场的,到底不是普通人,他不到两天便换了身边的御林军和侍卫,凡是弄虚作假,以下欺上者,都先推出外打二十大板,倘若知法犯法且不改正者,罪加一等。

京城这些大臣都是养尊处优的,听见外面的哀嚎呼痛声就起了一层又一层的鸡皮疙瘩,互相对视一眼之后,又不敢抬头往上面看。

坐在上面的帝王性子若温和些,他们这些人指不定还能跪下以大义求情,但赵骥身上的弑杀之气如实质般压得人身体都不敢乱动。

他真的会杀人,谁都惜命。

一群施太师党心中不由想真是怪了,就算赵骥出去已经五六年,但这般厉害,也不知是谁给教出来的。

谁教的他已经无从考据,至少朝中那段时日都安分了许多,新帝整治吏法尤为严厉,触犯冒犯他的人,不是贬谪就是外调,与此同时他又实行能者多劳,能者多赏,献策进谏者升官加爵,这下就算是有心要装病给他些脸色看的,也不敢再懈怠。

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没人敢对他指手画脚。

边境屡屡被突厥侵袭,皇帝登基不到一年,决定御驾亲征,一时间引起纷纷议论,贪生怕死的臣子不知道当如何是好,虽知这位陛下是打仗的好手,但战场刀剑无眼,皆是劝他要三思。

民间百姓称赞他的多,夸他英勇智全,是为百姓考虑的明君。

这一场仗打了两三年,他不在京城,他手底下的能人志士处事也是井井有条,不曾出过大乱子。

时间往后拖得久,施家支持的那位皇子又不敢与皇兄对上,躲在封王的王府中不出来,导致情势对施家越发不利。

甚至施太师只是在舞弊案中出了些差池,保下来一个无关紧要的门生,便被皇帝抓住把柄,皇帝以太师年迈,为避免日后再出这种意外为由,将他半革职谴回家中,施家气焰瞬间降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