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陶边往上起边小声嘟囔:“出家怎么着也要找个有名望的寺庙,说不定还要去五台山上走一遭。倒不如叫殿下在京中找一处宅子带发修行,到时儿臣几个若是想念兄长,还可以过去聊天叙旧,倒省了一番想念。”

康熙也听出了殷陶这句话里的意思。

兄弟们之间能有多少感情?只有他这个阿玛才是对太子感情最深的人,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时时见到太子。

若是不同意太子出家,最终走向被废的结果,太子想必心中有怨,不愿见他。

而若是自己再对太子太过优待,又会让有心人拿来大做文章,反而对太子不利。

更重要的是,将来新君上位,必然会忌惮太子,继续幽禁于他,太子绝不会落得什么好下场。

这么一想,太子要远遁红尘之事,也是勉强可以考虑的。

最终,康熙还是做出了妥协,请了大师过来给太子批命,道是如今太子和佛门之间的机缘尚不成熟,若是想远遁红尘,只需在京西置办一处宅子,带发修行便可。

康熙对内如此,对外却又是另一番说辞。

宣称太子是为国祈福,著书传道,带发修行,主要是为国祈福,祈求大清国运昌隆,五谷丰登,并不是普通出家。

既然要远离红尘,储君的位子自然不能留给太子,康熙另拟了“慧真法师”的封号,并道为了感念太子为国祈福,享亲王待遇。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都掩盖不了太子看破红尘意欲出家的本质。

太子意欲快些搬出京城,康熙便叫人翻新了一处皇家园子给太子使用,虽然那园子并不算大,但据说景致和风水都是上佳,距离京城并不大远,还是康熙去塞外的必经之地,方面康熙每次去塞外之前可以看他一眼。

康熙到底还是心疼太子,即便太子都这样了,依然不许人看轻了他。

当初在殷陶螃蟹宴上的事情,康熙也早有耳闻,只不过他这几日正沉浸在太子即将离宫的悲伤之中,无暇顾及此事。

太子搬离毓庆宫后,康熙在想念太子之时,也不由又想起了这件事。

康熙在心疼太子的同时,不免也开始反思,自己对老八老十四几个素日里也是太过宽容,才会使他们生了不该生的心思,这般为难太子。

十四长成这样,他这做阿玛的也有责任,再不能叫他像从前那般胡作非为下去。

太子搬离毓庆宫的第五日,康熙又叫了十四过来,替太子去五台山请两串大师开过光的佛珠回来。

这也是康熙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太子虽然出家了,不再是太子了,但依然是不同于众位兄弟的所在,十四这个贝子比起享亲王待遇的胤礽还是要低一等的,只要胤礽有需要,十四仍然要无怨无悔跑五台山替他办事。

这道旨意一出,不光十四傻眼了,就连八爷也吃了一惊。

八爷刚起了心思要提一提十四,就遇上这种糟心事。

皇阿玛下这道旨意的意思,是说十四就连一个被废了的带发修行的太子都不如了,不过为了两串佛珠就要跑一趟山西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