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事上更是如此。
虽然就殷陶自己而言,是不愿意多赶路的。但就这件事情上,康熙亲眼去看过的河堤意义上终究是不同的,当地官员修筑河堤的力度和用心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他们不过绕上一段小小的路程,受益的却是万千百姓。
殷陶想了想,把刚才的论点稍稍拓展后组织语言做了说明,而后给出了肯定答案——儿臣认为理当要去。
康熙欣慰地点了点头。
第二日,天康熙又召见直郡王、诚郡王和五贝勒,将昨日问过十二阿哥的问题再次同几人一说,依然询问几位皇子要不要拐道去浑河看看。
这时候自然是大哥直郡王先来。
直郡王不大懂康熙是什么意思,他这几年在军队里待得时间更多一些,极少思考这些同政事相关的问题。
直郡王隐约觉得,康熙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且浑河距离营地的确不远,过去看一看也是应该的。
但他又转念一想,万一皇阿玛心中其实不想去,就是想借着他们的嘴说出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再说了,蒙古几位王爷都在等着接见,脖子都望长了,在盛京行宫当中已经拖了几日,再拖拉上好几天才能抵达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
还是依着皇阿玛的想法最是稳妥些。
想到这里,直郡王回答道:“皇阿玛是万民之主,英明决断,儿臣不及。一切但凭皇阿玛安排,儿子只听皇阿玛吩咐。”
康熙脸上表情不见变化,转头看向三爷:“三阿哥,你怎么看?”
三爷内心想法和直郡王差不多,既然大哥已经定下了调子,照着做下去总是无功无过。
“一切但凭皇阿玛做主。”
五爷也跟着道:“还请皇阿玛圣裁。”
面对着如此拿不定主意的三个孩子,康熙突然怀念起了务实的老四,若是胤禛此时在这儿,定然会劝他以百姓为先。
说起来,十二这孩子也是个好的,起码有自己的想法,心思单纯,也知道心疼百姓,日后培养起来给太子做个帮手也不错。
最终康熙还是决定亲自去浑河看看。
等到康熙下旨绕路行进浑河后,三爷才又品出了些味儿来。
赶路途中,三爷有些不确定地问五爷道:“你说皇阿玛是不是原本就定下了主意,那日寻我们并不为询问我们意见,而是想要考验一下我们?”
五爷早把那事儿抛之脑后了,反正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没考好过,所以觉得没差。
“三哥别想太多,皇阿玛估计就是收到折子心里有事,所以叫我们来问问,既然皇阿玛如今拿定了章程,咱们只管照着他的吩咐去做也就是了。”
三爷望着前头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官道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