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放心去做吧。”
陆娇鼓励谢云谨放开手脚去做。
谢云谨见陆娇没有怪他,心里安定下来,第二天便把水稻增产的事情禀报到燕王面前,燕王看到捷报,大喜,立刻进宫把此事禀报给了当今陛下,老皇帝看了喜出望外,认定这是天佑大周,才会接二连三的有好消息传来。
老皇帝当即欲下旨调谢云谨入京,被燕王阻拦了,燕王向皇帝禀报谢云谨的意思,他要在宁州推广水稻,让宁州全都种植上这样的水稻。
陛下龙心大悦,夸赞,谢卿忠心可嘉,虽然没有调他回京,却赏赐了一大批的东西到了宁州,并在大朝会上说了这件事,朝臣震动,个个认定了天佑大周,先是赵凌风培育出来的小麦增收,现在谢云谨又培育出增产的水稻,这是吉兆啊。
荣泰四十八年,皇帝下旨,调宁州知府谢云谨入京为四品京兆府尹。
宁州谢府,陆娇很是不舍的望着自己居住了将近七年的院子,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没错,他们已经在宁州待了将近七年,前三年谢云谨为宁州同知,等到苏知府任满以后,谢云谨被陛下一旨调为五品知府。
近七年的时间,他在知府的位置上兢兢业业的为宁州百姓做事,宁州的茶远销到了大周各地,宁州的盐成了细白的细盐,宁州的水稻闻名整个大周,宁州的药材同样闻名各地,宁州一下子成了江南富庶之地,百姓人人富足安康。
这一切都离不开谢云谨这个宁州知府的推广,宁州百姓说得最多的就是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如何一心为民,知府大人如何清正廉洁。
陛下下旨调谢云谨回京赴任,宁州百姓知道这件事后,立刻自动自发的凑到一起准备制万民伞给谢云谨,谢云谨知道后阻止了他们,和百姓说,他们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是因为陛下的隆恩,陛下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他才能实施出一系列的方针,所以他们要感谢应该感谢陛下。
宁州百姓一听,立刻联名制出献给陛下的万民伞,请谢云谨揩带万民伞入京,献给陛下。
谢云谨欣然同意了这事。
谢家,陆娇正指挥人收拾各处的东西:“这一回入京,怕是很难再回来了,所以把能带的全都带上,丁香,你盯着点,有些东西要轻手轻脚的放,别碰坏了。”
事实上家里名贵的东西,以及银钱等物都被陆娇放进空间里了,但还有不少东西在外面,她指挥着丁香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