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晓胤禛一心辅佐太子就已经认命了的揆叙,心底再次冒出了一丝可惜:四爷怎么就没那个争一争的心思呢?

他是从胤禛小时候就跟在身边的,那时候他就觉得胤禛颇有人君之相。

相处得越久,他就越觉得若是胤禛坐上了那天下至尊之位,这天底下的道理必然是要变一变的。

或许对金字塔顶层的贵族来说,这种变化算不得好。可对天下百姓来说,四爷带来的变化,绝对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汉人的史书里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揆叙就觉得,四爷若是上位,必然会成为那个得民心者。

如今他这种感觉更甚了。

因为胤禛的策略总是出人意料,也就是他这个跟随多年的才能摸到一点边角。相信朝堂上那些大臣,根本就摸不准四爷的套路。

一个皇帝若是掌握了“高深莫测”这项技能,那他的皇位也就坐稳一半了。

揆叙将自己的心思按下,禀报道:“四爷放心,早在半年前万岁爷就下旨,将各大王府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格格统一送到宫中教养;五个月前,皇上又下旨,在全国遴选聪敏女童,入宫侍奉公主郡主。

想来等着群女童和公主们一起长成之后,必然会成为各位公主或格格的左膀右臂。有她们一起陪着公主嫁入草原,对于公主掌握夫家势力十分有利。”

胤禛喜道:“如此最好。”

生在新时代的胤禛从不相信,古代的女人天生就安分守己,天生就甘于困在后宅。更不相信吕后、武曌之流只是个例。

她们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只要给了她们机会,总有出众者脱颖而出,稍次者附于尾翼,紧紧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囿于时代,无论是康熙、太子,还是眼前的揆叙,都只想到了这个计策能将清朝的和亲政策发挥到极致,也能避免和亲公主早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