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他当户部任员外郎这三年政绩不错,兄弟几个商议过后,为他选了两条升迁之路。
一是转到工部去,再做出些实绩,而后转战地方;二就是谋一个侍读学士的天子近臣之位,日后专心在京城发展。
本来他还有些犹豫不决,现在却做出决定了。
——他不但要谋那侍读学士的缺,还要谋一个给皇子们讲学的机会。他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对诗书的研究,却比许多满族子弟强得多,应该是不难的。
等到再过个两三年,四阿哥年满六岁,就要到无逸斋去读书了。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好好称称四阿哥的斤两了。
=====
有了相似遭遇的小伙伴,隔三差五地一起说话,一起玩耍,日子过得总是格外快些。
康熙十九年四月初,好不容易过了周岁,正要叙齿的小阿哥胤禶殇了,通嫔哭得死去活来,恨不能以身相替,却再也捂不暖儿子冰凉的身体了。
更让通嫔伤心的是,没过几个月,宜妃生的小阿哥满了周岁,康熙看他身体康健,就直接给他取名胤祺,上了玉蝶叙齿,是为五阿哥。
从今往后,她的小阿哥胤禶的存在,就被彻底抹除了,通嫔也彻底心灰意冷,整日躲在宫中吃斋念佛,为早夭的两个孩子祈福。平日里除了不得不出席的年节,她一概都不露面。
皇贵妃为她苦命的遭遇叹息了一声,特意吩咐内务府,不许克扣通嫔的份例,她若要经书、笔墨、烛纸之类的,也都尽数给她。
原本内务府的奴才们,见通嫔彻底失了指望,心底已经带了几分轻蔑,当日送去的份例便延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