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胤禛也累了,就不矫情了,张开手让叶克书抱着自己,跟着法海去了文顺庄。
和翠云楼占据的黄金地段比不了,文顺庄已经接近西华门了,略显偏僻。
但也正因为偏僻,地皮便宜,文顺庄的占地面积十分可观,是一个大院子。
院子外面栽种了两排垂柳,此时正当夏季,垂柳依依却又没有柳絮,有好几桌客人都不进庄去吃,而是把桌子设在了柳树下附庸风雅。
胤禛一见,便道:“两位舅舅,咱们也在外面吃吧。”
两人是陪玩的,自然依他。
于是,法海就叫伙计又抬了两张桌子出来,让叶克书带着胤禛先坐,请张保跟着他去点菜,以免点到了胤禛不爱吃的菜色。
外边的胤禛一边吃着点心等上菜,一边观察那些同坐在柳树下的人,凭借着自己超高的听力,从他们的谈话里搜集信息。
也就是从这些信息里,胤禛知道了,今年是大比之年,而且皇上改革了科举的录取方式,满人和汉人的科举不再分开考了。
这些人都是来京城赶考的汉人,对于皇上的这一英明举措,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但也有江南的考生,对于南北汉人的录取比例一样颇有微词。
自隋朝以来,天下的经济重心由西往东移动之后,越是临水的地方,经济就越繁华,钱财就越多,人才也就越多。
从南宋开始,江南就是文风鼎盛之乡,人才自然比北方多,考生的压力也比北方学子大。
如果说北方学子科举是千万人挤独木桥的话,那南方学子就是千万人挤钢丝。
在这种环境下,南北汉人录取比例相同,对南方学子来说,实在是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