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医一接触到太子的脉象,先是惊讶,接着是担忧,而后又露出些微的欣喜。
康熙的心绪也随着他表情的变化而上下起伏,直到他的手离开了太子的手腕,才迫不及待地问:“如何了?”
听见这一声询问,孙太医欣喜的神色一僵,紧接着就露出了惶恐之色,急忙道:“回万岁爷,太子爷的身子亏空的厉害,需得好生进补。”
“太子身子亏空,你高兴什么?”康熙蹙着眉,看向孙太医的目光就像两柄利刃,刺得他心惊胆战。
“回……回万岁爷的话,臣……臣只是……”孙太医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旁的胤禛怕耽误了给太子进补的时机,急忙出言解救,“汗阿玛,先前几位太医都看不出二哥的脉象有什么问题,如今能看出来了,也就有了救治的方法。儿臣想,孙太医正是为此而高兴。”
孙太医忙道:“不错,不错,正是如此,还请万岁爷明鉴。”
说完,他感激地朝胤禛笑了笑。
虽然这是大实话,但若是由他自己说出来,难免有推避之嫌。
偏康熙有生性多疑,就算当时信了,事后再想起来也未必不会怀疑。
康熙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行了,快去拟方子吧。”
“嗻。”
孙太医转过身后,才敢悄悄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等另外几个太医都诊过了脉之后,几人才商量着拟了一张方子递给了康熙。
“请万岁爷过目。”
这个年代,医生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读书人中也常有“不为名相便为名医”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