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军国大事康熙是肯定不放心年少的太子参与的,于是,祭祀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口。
既能向朝臣表明他对太子的看重,又不至于动摇帝王本身的权柄。
等到太子再大一些,康熙就会把旧年有关各地灾情的折子送过来,有的是各地官员上报灾情,有的是朝廷如何安排赈济灾民,甚至如何镇压浑水摸鱼的乱党的。
按理说,这些都是一个储君必须要学习的东西,康熙对太子的教育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康熙不是一直压着太子在毓庆宫读书,从不曾让太子真正参与到国家大事里的话。
上辈子这个时候,太子不明白这些道理,对于汗阿玛将这么重要的折子给他看,他还挺感动。
感动的同时,他也更加激励自己,要努力、要上进、要替汗阿玛分忧。
当时的太子并不知道,他的汗阿玛并不是很想要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太子。
于是,父子二人的矛盾就在康熙几次出巡或者亲征的时候,在太子坚果表现的越来越出色的时候,愈演愈烈。
虽然在这期间,小人屡进的谗言也功不可没,可如果太子不这么优秀,康熙对他也就不会那么忌惮,矛盾爆发的也就不会那么剧烈。
直到最后,毫无转还的余地。
这些奏折,太子曾经都看过的。但如今他还是认真地又看了一遍,这才随手挑了一本当做遮掩,任由自己陷入了沉思。
对于那些超自然的力量,胤禛的想法他知道,康熙的态度他也能猜得出来。
可以说,这对父子的想法虽有些微的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都是殊途同归。那就是想要将一切回归正轨,不让鬼狐的存在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