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年年泛滥,朝廷为了治理黄河,不知投进去多少银子。只是靳辅一直都在勘察河道,足足六年见不到半点成效。

康熙深知治理黄河之艰,也愿意相信靳辅的为人。

可是只他相信也没有用,朝中大臣对此早有微词,御史郭琇更是数次上书弹劾,直言靳辅是借治理黄河之名,为己敛财。

次数多了,康熙心头也不禁犯起嘀咕。

因为康熙清楚,郭琇固然是想以直搏名,靳辅也不见得真就清白无辜。

靳辅这样的人才,康熙固然要重用。但郭秀这样的搅屎棍,康熙也有用得着的地方。

所以,康熙一直在两人之间和稀泥。如果靳辅不犯了康熙的忌讳,郭琇上再多的折子,也全都是放屁。

作为一个史书挑着看的人,胤禛对清朝地治水名家完全不了解。

不过看电视剧的时候他依稀记得,康熙好像因为朝臣的弹劾,罢免过一个治水大家。等人家抑郁而终了之后,才发现人家的治水理念是正确的。

这种事情,无论怎么看都很坑。

胤真忍不住道:“无论是郑国渠还是都江堰,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隋炀帝凿的大运河倒是速度快,却因过于耗费民力弄得民怨沸腾。看来,治水这回事,最要不得的就是一个急字。”

像治水这种大工程肯定是得慢慢来的嘛。

神话传说里的鲧和禹,父子两代接力,才完成了疏通天下水脉的重任。

而那时候的天下,比起如今的版图,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康熙神色一动,因郭琇接连上书而躁动的心,立刻就沉寂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