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份关于《钢琴家》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多年前qj13岁幼女萨曼莎盖梅的受害人证词出现在网络上,那份指控才跟这份证词一道成为各大媒体的近期新闻热点。

“米拉麦克斯:电影制作公司,还是性侵犯乐园?”

“波兰斯基究竟是‘和年幼者发生性关系’还是‘qj儿童’?”

“奥斯卡不应该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而是艺术的评判。”

“悲观主义上开出的花:深扒罗曼波兰斯基背后的灭门惨案”

不止媒体们争论不休,网络上对于《钢琴家》和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有些人认为人品和作品应该分开,有些人却认为作品正是作者的思想表达。

-才华不能为道德遮羞!

-他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足够沉重的代价,人生没有太多二十五年,而且那个女孩早就原谅他了,美国对他太不公平也太过残酷了。

-波兰斯基只是出逃了二十五年,他在欧洲仍然是受人尊敬的大导演,甚至继续他令人厌恶的罪行,被他真正毁掉的是无数女性的人生!

-他没有qj,那个女孩是自愿的!

-作品和人品应该分开。我得说,《钢琴家》真的非常精彩,几乎可以媲美《辛德勒的名单》。

-然而波兰斯基在采访中踩了《辛德勒的名单》,认为斯导拍得不够写实,缺少真正经历过的历史厚重感。

-只有我觉得《钢琴家》很沉闷吗?我还以为被吹捧成绝无仅有艺术大师的波兰斯基有多么才华横溢,才能让人忽略他性侵犯和□□的身份呢,结果真是大失所望。他的才华也不足以为他的道德遮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