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香江的日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除了总算能喝上爱心靓汤吃上住家饭之外,也就是抱着吉他和嘉遽嘉祥两兄弟鬼哭狼嚎的“悠闲”岁月。
现在王家已经搬到了隔壁,因此苏韵家的房子就在保留一楼大客厅、苏阿婆的主人房和菲佣的小房的基础上,改造了二三楼。
二楼空出来的三个房间都改成了客房,而三楼这边则是保留住苏韵房间不变之余,重新打通了另外两个房间,将其装修成了书房兼工作室兼游戏厅兼练歌房等等一系列万能用途的多功能房。
因为有练歌练乐器的需求,所以墙面和地板都是另外加钱,雇人做了这个年代还特别少见及昂贵的隔音材质加层。
“怎么今天练这么一首老歌?”还是慢歌。
苏韵看了看抱着马丁d-35爱不释手的王嘉遽,主动解释道:“郑sir昨日打电话过来,说是我们学校已经和圣保罗那边联系好了,让我明日去圣保罗的课室那边给我做一次单独的入学测试。”
按理说如今已经放了寒假,那么入学测试其实是早的那些已经结束,迟的那些也还未召开。
苏韵有空归家的这个时期,不算是正式测试的时候——但是架不住她身上的光环多,而且成绩又都能稳得住,两者相加在香江的同龄人里算得上首屈一指。
这样优秀的学生难得有心报考他们学校,圣保罗终于也是放下了第一名牌中学的架子,那位教育界知名的女校长罗怡基单独为苏韵开了一次入学测试,从而检验她目前的水平。
香江的教育界在这个年代里,真的算是一股清流。
且不说在明面上尊重女性、实则暗地里还是对女性有所顾忌的年代,多间名牌中学、小学的校长都是女士担任,并且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各个学校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学生不能读死书,必须文体或文艺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