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在宫中耳目也很灵通,他们对于权谋之道,同样精通,因此,他们很快就将事情跟刘据说了,刘据听说之后,顿时有些惶恐起来。

他从懂事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太子,自来享受的是太子的尊荣,身边的人都将他当做是下一任天子对待,刘彻对他也还算是宽容看重,之前他就已经可以跟着刘彻上朝听政,太子宫中的编制如今也差不多都配齐了,所以,在刘据看来,自家父皇对自己并无不满。事实上,谷梁也不能说刘彻对刘据不满,只是表示,刘彻对皇后有些不满。光是看刘彻的过往,就知道刘彻很是厌烦后宫干政,如今就是觉得皇后有干政的嫌疑。

谷梁这边在刘据耳边一说,刘据这个年纪,这样的身份,自然很难理解卫子夫的行为,他只会觉得,我已经是太子了,母后你这般着急,又意欲何为呢?想想看当年的刘荣,明知道自个的母亲栗姬就是个蠢人,但是,最终也只能看着栗姬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刘荣的太子之位其实有大半是栗姬作没的。当然,刘荣自个本身素质并没有强到让孝景皇帝忽略栗姬的地步也是一个原因,要不然,对于皇家来说,杀母存子很难吗?刘据做了这几年的太子,谷梁派为了防止刘据与扶苏一样迂腐,因此,谷梁派私底下跟刘据说了不少前头几个太子的事情。惠帝也就罢了,这简直是不可复制的,毕竟,吕后尽管在如今大汉的政坛上被人讳莫如深,几乎不再被提起,但是,真正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吕后当年的诸多政策,才真正稳定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汉,让大汉得以修生养息。但是吕后是什么人,他们家往上追溯,那是齐国姜氏的后裔,他们的先祖是姜尚,家里养出来的几个孩子,就算不是生逢乱世,也会有一定的作为。而卫子夫呢,她能有多少见识?所以,谷梁跟刘据说的主要就是扶苏和刘荣。如今刘据就觉得若是让自家母后再这么下去,那说不定自己就是下一个刘荣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刘据就坐不住了。

“你说什么?”卫子夫听到刘据对自己说什么安享皇后尊荣之类的话,整个人简直不会了,我到底是为了谁啊,结果到了这边,你还觉得我连累了你,我拖了你的后腿?

“行了,太子,你回去!”卫子夫只觉无话可说,有些心灰意冷。

刘据顿时有些无措,他一直是被偏爱的对象,何曾见过卫子夫这般模样,顿时有些傻了,他犹豫了一下:“那母后,儿子就告退了!”

看着刘据走了,卫子夫已经维持不住跪坐的姿态,她几乎是瘫软在一边,神情变得茫然起来。

自从发现卫子夫私底下有不少小动作之后,刘彻就开始关注起椒房殿的情况来,刘据来了一趟,很快就走了,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很快就被送到了刘彻面前,刘彻听着下面人绘声绘色地复述了卫子夫刘据母子的话,脸上神情一下子变得玩味起来,倒不是为了卫子夫,而是刘据,他嗤笑一声,问道:“朕这个儿子,是不是被人教傻了?”

下面的人一声不敢吭,刘彻可以这么说,他们可不能说,毕竟,刘据终归是储君太子,他们这些做奴婢的,哪里敢冒犯!

刘彻琢磨了片刻,吩咐道:“去,看看太子跟哪些先生走得比较近?太子平时的功课,找人偷偷抄录一些,回头朕看一看!”

刘据在刘彻那里伪装得非常好,很少会表露出自己倾向于谷梁,刘彻也不是很在意刘据看重什么学说,说白了,做皇帝的,学说这种东西,就得看什么有用。像是大汉初年,那会儿就是黄老当道,难道是因为那会儿的执政者都倾向黄老吗?根本不是,实在是因为那会儿因为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不采用黄老修生养息,那大汉也是吃枣药丸!因此,那时候是黄老为主,法家为辅。但是到了孝景皇帝的时候,孝景皇帝就已经开始提拔儒家出身的官员了,因为那时候经济已经开始繁荣,黄老之道就显得不合时宜。到了刘彻登基,他一心要征讨匈奴,而黄老呢,却希望能够保持原状。相比较起来,儒家,或者是公羊家的大复仇理念就很好地满足了刘彻的需求。

但是,刘彻的想法是,学说要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被学说所捆绑。像是刘据,很显然已经走在了这条道路上,这就让刘彻感觉不满起来。

“去,将太子身边那几位博士换掉!”刘彻对刘据还是抱有一定希望的,所以也没有听之任之,让刘据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因此,他干脆利索地就将几个谷梁博士给换了,他也没换成公羊,毕竟,如今他对公羊也不满,因此,他干脆换上了法家。在刘彻看来,不管是哪个皇帝上台,法家都是必要的,法家一切惟上,总之,皇帝想要干什么,他们就会怎么办,即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很好用,回头想要安抚人心,也可以直接解决掉,所以,在刘彻看来,法家应该能够让刘据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