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电影的拍摄上映需要一定的时间,Auntie最开始是打算先让吕竹发几支单曲积累人气的,但顾家明在录音室里听完了吕竹的录音样带之后,却是否定了Auntie这一个提议。

顾家明觉得,吕竹唱歌时过于注重技巧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感情,目前只能在新人里面是阿姐级,但在内行人眼里,就是阿妹。

与其在新人群体里表演菜鸡互啄,浪费这么好的天赋条件去啄出个野鸡王座,倒不如直接针对她的弱点着重培养和改善,出道时就抛出一个王炸。

明白到顾家明的想法,Auntie也主动放下了他本来想好的营销路线。

稳扎稳打固然是好,一夜爆红却是最为传奇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

这个选择以偶像派还是以实力派出道的问题,男艺人那边就有极好的参考例子:学友和华仔走的稳扎稳打路线,人气一直比较稳定;而走爆红路线的Leon和城城,虽然根基不算稳,但在目前来说人气已经压过了许许多多的前辈巨星。

吕竹是他们重点培养的对象,不愁没有爆红之后的后续资源,唯一需要注重的,就是最开始的起点。

得了吕竹这么好的苗子,顾家明的野心比任何人都要大——他是既要偶像派的现象级爆红,又要实力派的完美认可细水长流。

现在艺人流行歌影双栖甚至多栖发展,有些是凭实力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有些纯粹就是跟风,实力说不定连自己的老本行都做不好,还想着跨行,也不怕步子过大未来扑街。

像顾家明那一代的艺人,多栖发展的原因却不是这样。

他们最开始跨行的原因,大多数就是为了“凑数”。

早年香江电影和歌唱产业蓬勃发展,在这行业里随便弄点什么都赚钱,这种供不应求的畸形市场之下,自然就诞生了不顾艺人意愿的跨行做法——拍电影缺人?找些歌手来,比专业演员便宜,还有人气基础;唱片缺人唱?找点演员来,比专业歌手便宜,还有人气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