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坐吧。”玉真长公主似乎对她的表现颇为满意,示意她落座。长公主只比皇帝小几岁,纵然保养的再好,也比初见时,眼角又增添了几道皱纹。

“虫娘,在宫中,你我是姑侄,以后不必行此大礼。”长公主笑吟吟道:“听说,你的道号是‘妙真’?”

“师父赐名,不敢不从。”李妙真怕她忌讳,赶紧把师父拉出来背锅。

长公主笑了笑,并没有生气,笑容也比过去慈祥了许多。她和颜悦色道:“修道是好事,你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觉悟,姑姑也很欣慰。不过,你和姑姑都是大唐的公主,无论是修道还是当公主,都要为国为民,为陛下分忧解难。”

“是,”李妙真神色不变,依旧低着头道:“谨遵长公主教诲。”

“很好!我就知道,虫娘是个懂事的孩子。”长公主难得称赞了她,又肃然道:“既为公主,就要为大唐笼络天下人才,使天下人才为我大唐所用。姑姑这些年,愿意削去公主的封号,归还食邑,正是为大唐的长治久安啊!”

这句话说得太让人热血沸腾了,若不是李妙真知道大唐还有四五年就安史之乱了,她差点就信了。

“所以虫娘,”长公主循循善诱:“你懂了吗?”

李妙真在脑海里缓缓打出了一个问号。要懂什么?她历史学得不太好,只记得玉真长公主的府邸里好像有不少文人墨客,比如李白、王维。那些文人给她写了不少诗,李妙真在宫中听人读过,大概是歌颂公主的非凡仙姿。

尽管心中腹议,但是套话她都会说,便浅浅笑道:“妙真一定以长公主为楷模,为大唐祈福。只是妙真修为尚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