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康熙看到了一个官员,官员本意想让皇帝关注南边涝灾。

却先来讲了个奇葩故事,最后话锋一转,转到了南方涝灾,前后竟完美的合上了逻辑。

或者又将这涝灾,拐弯抹角的写如何如何,吸引他的目光,让他一眼看见沉入进去,认真对待。

次数一多,他也能总结个一二三出来。

这新奇的重活一世,不过发行出来。

梁九功是提前拿到手的,完全发行出来,还要个一周才行。

可以说,现在这宫中,只有他这么一本孤本。不会有其他的。

苏漾从未见过看过,又是从何得知,且看似已经套路熟悉,能举一反三甚至表达字不屑的念头?

多种变种以后。

康熙甚至觉得,还有更大的空间去想象。

人能从将来回到幼时。

幼时也能突然多出一份将来的记忆,去避免遭受到伤害。

许多许多绵延而出的点子,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他在看到这话本时,研读了那新奇点子许久。

他自幼聪慧,年少又遇见了苏漾,可谓眼界开阔到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方。

苏漾见他时,十五六岁,会不会是从康熙十五年后再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