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旁边的年轻人应和道,“相机都发明出来几十年了,这么想要逼真的画面就去拍照,看什么画呢?”

评论家顿时涨红了脸,誓要捍卫自己鉴赏高雅艺术的尊严:“这哪里是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需要在工作室里精心准备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是这些赶工的作品——老天,他们画这么粗糙的一幅画应该用不了几个小时吧?”

不过,那些画想必也不是这些人买得起的。他倨傲地想。

“真好笑,”有人笑出声了,“先生,时代变啦!那些新古典主义的学院派作品都是关在小黑屋里画出来的,沉闷得像一锅焖烂的李子。”

“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就是更喜欢这种画,与之前十几世纪的画都不一样,感觉很时尚。”

一位身段窈窕的女士微笑着看向面前的画,“确实笔触比较粗糙,但它反而带来了一种不真切的、朦胧的美。”

她拉了拉丈夫的手:“亲爱的,我们买几幅回去挂在卧室和书房吧!”

这种画作对他们来说再适宜不过,既漂亮时尚,又不算太贵。

就像是把春天带回家,感觉屋子里都明亮起来了。

“这位先生,”评论家耳边传来一个忍俊不禁的声音。

“当您发现所有人里面只有自己对一件新事物持否定态度时,或许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老了。”

……

“玻璃画廊这个创意简直绝妙——您是怎么想到用这种形式展出画作的?”莫奈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