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老师也都对电影赞口不绝:“非常过瘾的一部励志片,可能只有偏执狂才能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地,看完令人震憾的同时也不免有一种唏嘘感!”
“这并不是励志电影,我实在无法认同陈为的三观,如果一个老师不懂得拔苗助长和因材施教,那么他就是沉湎于个人世界的精神暴徒,太可怕了!”
“对啊,我也这么觉得,整部电影看完让人背脊发凉!”
张慧军看着张然,开口道:“这片子拍得很好,不过好莱坞风格太过明显,不知道你们准备送去哪个电影节参赛?”
张然道:“这种好莱坞风格比较明显的片子三大不会收,因此我们打算先送去东京电影节参赛,然后送到圣丹斯电影节去!”
张慧军点头道:“东京电影节比较注重发掘新人,给新人的机会比较多。咱们青影厂这几年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现在就靠你们这部电影打翻身仗了,要是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学校反映!”
看片后的下午,张然在东京电影节的官网报了名,然后到邮局将《爆裂鼓手》的光盘寄给了电影节的组委会。
邮件寄出去,剩下的就是等待,等九月中旬电影节公布入围名单。
对此张然非常有信心。
原版的《爆裂鼓手》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张然拍的这个版本,其他方面和原版各有上下,但在镜头语言上丰富很多,入围东京电影节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该做的都做了完成,也没有其他事,张然比较清闲,因此,他打算在这段时间之内把自己接下来要拍的电影剧本先写出来。
张然早就打定主意,接下来的电影要拍科幻片,而且要去美国拍。主要有两方面考虑,第一是到时候带学生到美国去,能够避开非典;第二是希望通过和美国团队的合作锻炼自己的队伍。
对于到底拍什么,张然一直比较纠结,到底是从记忆中拷贝其他人的电影,还是找自己喜欢的小说来拍。直接拷贝记忆中的电影相对比较简单,选择也比较多,成功的把握比较大,但他总觉得拍纯美国故事没多大意思;而找小说来拍的话,费力不说,关键是风险比较大。
不过看完《爆裂鼓手》的成片后,张然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了,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因此在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自己找喜欢的故事来拍。
作出这个决定之后,张然坐飞机来到了蓉城,然后拦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人民南路四段十一号。这里是中国科幻迷心中的圣地,也是《科幻世界》杂志社的所在地。
一九七九年,西川省科协创办了一个名叫《科学文艺》的科普杂志,就是《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前身。当时与它风格一样的刊物有北平的《科幻海洋》、天津的《智慧树》、黑龙江的《科学时代》和《科幻小说报》,被称为中国科幻的“四刊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