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团队的成员刚开始觉得挺新奇,但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于是大家就回到了剧组搭的棚子,开始讨论开幕式的创意。
现场有点吵,张艺谋“停”、“再走一遍”之类的喊声不时传到棚子里来。不过这些并没有对大家造成太大的干扰,真正让众人头疼的是想不出招,当代中国部分怎么演完全没有方向。表现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卫星上天?改革开放?这些都很难表现。
最终张然只能建议大家暂时搁置当代部分,先想古代部分。如此一来,整个讨论就变得热烈多了。古代部分不是没演的,而是可演的太多,用哪个放弃哪个的问题。
上午的拍摄结束,张艺谋立即赶到棚子里和创意团队开会。他很得意地告诉大家,在拍戏的间隙又想到了两个主意。
众人就跟他开玩笑:“你这样三心二意可不好啊,要是电影拍出来后挨了骂我们可不背这个锅啊!”
张艺谋对《黄金甲》极有信心,摆手道:“那不会,这个戏骂声会少很多,毕竟有《雷雨》打底子!”
众人都在笑,只有张然微微摇头,他知道《黄金甲》在张艺谋所有电影中挨骂的程度仅次于《三枪》。
聊到一点半,下午的拍摄又要开始了,张艺谋向大家告了声罪,忙电影的事去了。
这个下午,创意团队开始讨论欢迎仪式,开幕式最开始都有一个欢迎仪式,悉尼的欢迎仪式是一群人骑着马,打着旗帜欢迎到场的观众;雅典的欢迎仪式是军乐队演奏着乐曲,同时一个小男孩乘着一艘小船,挥舞着希腊国旗欢迎观众;中国人该有什么样的方式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呢?
张继刚建议用鼓,2008名鼓手一起打鼓,并讲了一堆鼓的好处,气势非凡,还可以让鼓手边打鼓边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够将中国人民欢迎各国朋友的热情表达出来。
张然坚决反对用鼓:“从91的亚运会开始,国内的运动会开幕式的欢迎仪式基本都在用鼓,实在太老套,观众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又是鼓。我们对开幕式的要求就是要新,元素可以是旧的,但表现形式一定要新。鼓怎么创新啊?换一种打法那还能叫鼓吗?”
陈威亚马上道:“鼓怎么就不能创新了?完全可以将一面六七米的大鼓吊到空中,然后鼓手飞到空中去打鼓嘛!”
韩力勋反驳道:“这也能算创新?这还是在打鼓啊!再说了,你一个人在空中打鼓也不够热烈啊!”
对于用鼓的问题,支持的反对的都有,基本上一半对一半。不过等张艺谋完成下午的拍摄,加入讨论后形势立刻就立即改变了,他也坚决反对用鼓。
两个总导演都反对用鼓,那肯定不用鼓了,大家开始考虑其他乐器。有人想用编钟,但这个想法很快被否定了,编钟的声音太冷,不够热烈。有人根据曹操的《短歌行》里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建议用瑟,不过同样因为不够热烈被否定了。
陈威亚提出了一个建议,2008名演员扮成大秦士兵,手握长枪在原地跺枪。他的这个被所有人反对,大家都希望通过开幕式传递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形象,你一上来2008名士兵原地跺枪,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宣扬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