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无比简陋的设备,詹妮弗花了大半天才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材料,分别是:十余根拳头粗细的轻木木桩、一大捆结实的树藤、棕榈叶若干。

制作实木吊床的过程比筹备材料要快得多。

先用简易石斧在两棵基地树干背面劈出凹陷。这对基地树的要求很高,它们必须足够壮实、足够坚固,否则就无法承担实木吊床的重量。只劈开背面的树皮保证人离开后树仍然能存活,否则沿着树干劈一圈会是更稳妥的做法。

在劈开凹陷后就可以开始制作吊床本身。

实木吊床差不多是个“日”字型,结构主干要用到五根木桩。为了确保结构牢固,詹妮弗在木桩连接处都用石斧劈掉了一小块,仿照榫卯把它们嵌在一起。

做完架构后紧接着就是铺设床体。

这一步和上一步类似,同样用下嵌的方式把木桩并排固定在主干上。这些木桩被“日”字结构的三个横档架住,不会在睡到一半时忽然折断。

“日”字结构中所有连接处都必须用藤条捆紧,连接在四个角落上的是两根长藤条的两端,它们的中间部分绕着基地树旋转数圈,相当于把吊床吊着稳定在了半空。

床体做完后,詹妮弗又在基地树更高处的两个侧面砍下凹痕,横着捆上两根高低错落的长木桩,用藤条系紧。因为要住三天,她干脆直接把棕榈叶编织起来,一部分放在顶上挡雨,一部分垫在身下当做床垫。

整个吊床完成后,詹妮弗左右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现在我们有地方住了。”她说,“棕榈叶是斜着的,它们可以把雨水直接排到地上。当然我也可以用叶片编织篮筐收集淡水,不过很难说这些水经过多少植物才落到地面,如果没法煮开的话不推荐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