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愿意去,爸爸肯定只能跟着去。”南方绅士的这种“荣誉感”也是约瑟芬所不能理解的。在她看来,“活命”最最要紧,其他都不重要。而留在南方,哥哥很大概率会入伍当个军官,然后死在某场战役中,数代都只有一个儿子传家的罗毕拉德家就此没了男性后裔,全部家产只能归她,但到时候罗毕拉德家能有多少钱可就不好说了。

她不为了将来不知道有多少的家产,也要为了父母和哥哥着想,战争总是可怕的,是会死人的,但过于骄傲的南方绅士们还一股脑儿的认为南方军队战斗力强、兵强马壮、不可战胜呢。

这该死的骄傲!

“不会真的打起来吧?”

“现在还不好说,但我们应该做好要打仗的准备。妈妈,您说对吗?”她将这个问题交给母亲来决断。母亲不能算是很有深谋远虑的女人,但女人天生就懂得如何保留有生力量,为将来可能的变故做好准备。

爱弥儿跟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南方太太不一样,她在法国听说过革命和叛乱,她的父母见识过上个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她对“战争”和“暴|乱”有点印象,这就比典型南方太太们强多了。

“这事别跟你父亲说,他顶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南方会战败。”

“您会跟我走吗?要是不愿意去纽约,我们可以回巴黎,您也应该考虑为查理在法国找个可爱的妻子了。”约瑟芬深知母亲的心理,要说她最在意什么,不是家产、不是战争,而是她的一对子女。

作者有话要说:

*正巧最近在看讲写作的书,其中举例《飘》,说塔拉象征着南方战前的旧时代,斯嘉丽为了保住塔拉这个“象征”,放弃了对艾希礼的爱,保留了自己作为“南方贵族”的尊严。我又看了一下原著,斯嘉丽最被诟病的一点是梅兰妮还没死就对艾希礼提出要私奔,但她说这话是有前提的,是艾希礼先说他明白自己是被新时代抛弃的人,他不懂经营,拖累斯嘉丽。这番话说出来,斯嘉丽对他应该是同情更甚于爱情的,说要他跟她私奔也是一种逃避,她被当时的气氛感染,变得脆弱,想要逃避肩上的重任。还好艾希礼不是冲动型的,严词拒绝了。其实蛮同情艾希礼的“清醒的痛苦和绝望”,要是没有内战,他就是个典型的南方老爷,跟梅兰妮结婚生崽,以后老死在自家的十二橡树,不会痛苦,不会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