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璁想得头疼,只嘱咐宝玉在翰林院好好干活,不要拉帮结派的,更不要与朝中大臣过多接触。宝玉却闷闷道:“翰林院没有拉帮结派的事儿!大家都很友好,经常在一起喝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榜眼和探花都挺有文采的,就是人长得一般。”
顿了顿又道:“我也不与其他人相交,只是偶尔去北静王那里吃酒喝茶。”
他虽然日日上差,但其实对事务没什么大兴趣,尤其是同僚大部分都是老头,年轻点的也都长相一般般......还是云香好,人美又温柔,只是找了那么久,还是没有消息,也不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测......宝玉叹了口气,一脸忧伤。
十几岁时,宝玉就经常去北静王府中玩了,现在与当初依旧,宝璁不觉奇怪。只是说起翰林院,大家一团和气,还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他就觉得有点魔幻。
当初他去翰林院的时候,可没人对他笑眯眯的,上官还把最累最麻烦又最不起眼的活都分派给他。要不是他没有出头争胜的心,恐怕不是在翰林院中闹起来了,就是到处巴结人,勾搭上高官调换部门了。
宝璁暗道:难不成大家是看碟下菜,对待状元比传胪更亲热和气?还是说因为那块玉,所以大家对宝玉分外和气?
宝玉脖子上的玉闪着柔白光泽,在宝璁眼里,明明十分耀眼,却一点都不刺眼。上面悬浮着一堆小字,什么健康加成,运气加成,神智加成,亲和力加成......瞧得宝璁十分羡慕。
若他借来戴一戴,不知道会不会运气变好?
当然了,宝璁也只是想想,不会真那么做。要是宝玉失了玉,变成个天真儿童,可没办法去翰林院上差。要出大事的!
宝玉成了大臣们最喜欢的同僚,而宝璁照旧窝在小课堂上课,唯一烦恼的就是,兵部的许多同僚明示暗示,请他去参加皇后党的聚会。
宝璁实在不想去,但因王进对宝玉的“举手之劳”,又不能完全推脱,于是也敷衍着参加了三四次。
而后,更大的烦恼就是,皇后党和忠顺王一派意见不合时,宝璁就头疼,他该怎么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