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星大拧紧眉头,从头开始看。

浅间弥祢,十八岁,生于1972年日本长野县,亲生父母双亡。

因年代久远,纸质档案损毁,父母二人身份已不可考。

她一岁被归于社会福利机构,很快被浅间夫妇收养。

浅间夫妇,卡拉公司普通职员,因为女儿卓越的科研天分,在集团内地位火速上升,现旅居美国,在卡拉公司海外担任中层职务。

纸面上,夫妇二人的经历平平无奇,看不出什么漏洞。

诸星大点燃香烟,闭目思索片刻,将视线停留在浅间弥祢留学美国期间的官方记录。

十三岁,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

何其才华横溢。

可为什么是哈佛大学?

哈佛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有些学术地位,但那远比不上它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成就。“乌鸦”究竟出于什么考虑,才会将它的心腹人才送入那里,而不是选择更好的霍普金森、斯坦福或者麻省理工?

诸星大开始回忆哈佛大学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成就。

1962年,d

a双螺旋结构,诺贝尔奖。

1980年,d

a测序,诺贝尔奖。

视线下移。

浅间弥祢的老师一栏,赫然填的是1975年诺贝尔得主的名字,杜尔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