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两人一组,把处理好的放到晒谷场上临时准备好的架子上晾晒。大家都尽量放轻脚步,生怕扬起灰尘脏了白花花的山药片。
闫安的力气大,搬几个箩筐那是很轻松,可也不好明目张胆表现自己,而是慢悠悠装作有些吃力的样子。她还真的没什么心情跟这些人瞎扯,应付不过来,难道还不让她躲吗?!
这边才打发了几个人,等东西搬进仓库,又被李村长拉着去看昨天从山上采下来的药材了。“闫安啊,大家都没经验,就靠你看着了,等到时候攒了一批,我再让人送到镇上的供销社去,你说人家真能收吗?”
他有些迟疑地看着地上一筐筐的半成品,李村长对于这些东西能不能换成钱还是心有疑虑的。
“我当时问了,他说能收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骗我。要不村长,我们先找个人去问问?”她挠头,自己似乎有些想当然了。
以往偶尔去她爸那儿时会遇到供销社送药材来,感觉数量也不少。这山药片她记得家里有一大袋,熬汤熬水都行,渣还能填饱肚子,算是比较受欢迎的了。
李村长见她这个样子,突然噎住,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再说什么。“也行吧,明儿我带着一些去问问。要是镇上不行,我就给他们开个介绍信,带到省城去得了,反正咱们这儿有火车站,去一趟也不麻烦。”
路费什么的,只要能卖出去,以后都会挣回来的。至于人力成本,说实话,在这个年代里,多的是一把力气没地方使的人,有些人想要用人力换钱还找不到路子呢。
李村长的话不仅仅是安慰他自己,也安慰到了闫安。她点点头,“还是您想得周到,我先去那边看看,您去安排吧。”说着就直接转头去另一边盯着其他人干活去了。
闫安倒也不是紧张,但这是村里第一次操作,她作为发起人当然得尽责,这边看看,那边搭把手,把她对于处理这几种中药的知识都跟大家交接清楚。尤其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和几个生产队的小组长,这些人可是肩负起各个流程的中流砥柱,教会了她们,哪怕明儿换了别的人来,也能顺利继续进行。
“闫知青,听说昨儿你跟隔壁村的杨知青遇到,还在山上说了好长时间的话?”荷花婶的妯娌李大嘴凑过来,仗着她大嫂跟闫安熟,一副自家人的模样跟闫安套近乎。
跟荷花婶一样的是,李大嘴也是个爱八卦的人,她甚至比荷花婶厉害些,不仅仅是本村的人,附近十里八乡的事儿就没有她不知道的,消息灵通程度令人发指。而且她聪明大胆,情商也高,稍稍露出点端倪就能猜到大概,而且还都能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