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信拿出来细细阅读,果然看到了父亲那已经熟悉的字迹,通篇都是对她的未来的规划,叫闫安看了都稍稍有些头疼。虽然已经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融合了一切包括她的知识体系,但是再次翻看这些书本,带着闫爸那么多的期许,她还是觉得压力好大。
为了自己之后的日子能好过些,闫安想了想,拿出信纸准备给家里回信。
闫安着重给她爸爸写了自己现在的情况,并且向他求助,想要在医药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得要他帮忙才行。
如果真的跟父亲猜测的一样,那她现在提前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未来她考个大学,好好进行系统学习,子承父业,当个医生也很不错。如果这一条路不行,那么现在开始学习,好好打基础,往药理方向发展也是可以的。
哪怕当不成医生,她在农村过活,靠着这一座山的药材也不会饿死。
既然闫妈他们都说不用寄钱寄物,想来家里真的是不怎么缺,闫安就着一些稀缺的东西给家里送,诸如黄精和黄芪这些药材之外,还有就是自己做的橙子酱,梨膏等等,裹好了装在自制的藤箱里,准备等村里有人去邮局的时候顺带寄去。
更多好文尽在旧时光
还不等她忙完手上的活儿,那边荷花婶就带着豆丁和豆干过来了。上回他们上山去采摘了好些黄精,闫安处理了之后,托荷花婶上镇上收购处去一趟,这不,钱换回来之后,可不得亲自给她送来。
要说这荷花婶一家对闫安那是真心的喜欢,她甚至还十分庆幸自己当初帮着闫安租了自家隔壁的房子。当然偶尔还会有些愧疚,毕竟当初是收了一只鸡的。
现在豆丁跟着闫安学习,长本事了不说,还能往家里赚钱了,他才多大!
想到闫安从知青院搬出来之后的种种表现,以及她现在过着的日子,荷花婶可以预见自己儿子的未来,对闫安简直不要太感激了。于是,在面对她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带了些许谄媚。
幸好闫安不计较,她格外喜欢这个性格爽朗的大婶,跟闫妈分明是两个不同的性格,但行为举止中隐含的关心她还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这不,荷花婶除了送钱来之外,还给她送来了两个藤箱。“闫知青啊,这是孩子他爸按着你的要求做的,这下头可以安轮子,不过估计是他爸手艺不行,我推着不大顺畅。”荷花婶小声说道,有些愧疚地看着闫安。
人家帮了这么大忙,还是豆丁的师傅,可交代的这么一件小事儿也完不成,荷花婶要不是自己手艺不行,都想自己上了。
闫安仔细观察了一遍,只觉得这里的人真是聪明,她不过是凭借着在镇上看到的藤箱口头描述,对方居然就能完全复刻。要不是还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她真的得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