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大家就开始陆陆续续上工了,田里还没有解冻,但是许多事儿要开始准备起来。农具翻修,晒谷场的地要重新平整,一些公共设施也要维护等等,总归是不能继续在家窝着了。
很多人过冬的衣服都不太厚实,每家每户都只需要出一两个人,剩余的还是在家里。虽然也吃大锅饭,但是自己开伙的也不少,打了菜带回家去一起吃的也很多。大家都在为春耕努力着,而村里的干部们也聚在一起,准备研讨一下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石头村已经好些年都是按部就班了,今年那一场分羊肉的行为显然是让大家的胆子大了不少。在村长的主导下,其他人蠢蠢欲动,希望能落实闫安的提议。
养鸡场要筹办起来并不难,他们有场地,汇集全村的鸡从小型的开办,总能越做越大。难的是怎么跟上头申请,怎么让这个养鸡场成为合理的存在。李村长显然也知道这才是最难办的事儿,今儿找人来也是为了这件事。
李大头也在被邀请的行列里,他看着大家满怀期待的眼神,想到租住在自家的那个小姑娘,还有这段时间孙子孙女越发好看的脸色,到底是同意了。
“我明天去镇上问问,当初大娃的战友分到了公安局,这些年一直有联络,总归是会照顾几分。但是能不能行,恐怕他也说了不算,毕竟他也管不了公社那边。”李大头也不推脱,反正那孩子跟自己的子侄一样,上门问问也没什么。
但是,他也得让村里人知道,想要他帮忙当说客走后门是不可行的,最多就是打探消息,具体的事儿还得村长自己去张罗。
“到时候村长和支书跟我一起去吧,闫安要不要一起?”他转头询问一直在边上当布景板的闫安,“年前家里腌了肉,过年他来的时候没赶上,现在已经能吃了,正好给他送点过去。”那孩子也二十好几了,一直拖着不结婚,自己一个人在镇上生活的确是需要一些照顾。
闫安摇摇头,“暂时没什么事儿还是不去了,您帮我带封信就好了。”她觉得还是在村里老实待着比较好,毕竟家里也真的没缺什么,镇上所谓的繁华对她的吸引力不大。
确定了李大头会帮忙找门路询问,李村长也就放心地开始跟其他人讨论养鸡场的实现需要哪些工作。闫安在这方面显然是没多少经验的,听的津津有味,然后决定,她要出一份力。
“除了能用竹篱笆加编一圈网防着,到时候还可以去山上移栽一些枸杞树回来种着,绕养鸡场一圈,枸杞晒干了也能卖的。”闫安按着他们说的补充道,“山上的枸杞树不多,但是可以带回来扦插,三两年就成林了,枸杞叶还能煮汤,枸杞花能采蜜。”
至于是不是会有人养蜂,就不是她能够控制的事情了。
毕竟,杏花村是有养蜂人的,蜂箱都在深山里,石头村有没有这样的人才还真的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