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我都打听清楚了, 是按字数算钱的, 兼职虽然收入比不上正职,但是比其他的工作要好很多。”杨佳贺跟闫安细细说着这件事,解释清楚自己的用意:“你在图书馆兼职的时候能用空闲的时间做这个, 相当于花一样的时间挣两份钱。”

当然了,得有人脉关系以及本事才行。

“行啊, 那我就去试试。”闫安自认为自己的英语还行, 不算是很出挑, 但是简单的稿件还是能够翻译的。她跟专业的翻译家比肯定是不行,但是胜在便宜,在杨佳贺推荐下, 报社的人查阅过几次,出错率低,措辞很谨慎, 也就录用了。

等过了几天, 两人一合计,倒是觉得日子能过了。杨佳贺一边兼职, 一边还得继续想办法找路子发展其他,他空闲的时间不多,但是资源却不少。

身处省城的最高学府, 能得到的信息也是比普通人要多很多,光是贩卖这些信息就足够他发财了。当然了,筛选信息也需要花时间精力,尤其是还得整合后转换成为普通人能看懂的,才能发挥它本身的价值。

在改革之初,很多信息是很值钱的,因为通信设备的落后,因为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各种损失是难以预计的。但是要靠这些信息挣钱,也是个技术活儿,而显然,杨佳贺是个能够吃这行饭的人。

在了解了书刊发布的条件以及目前在售的一些期刊的收稿要求之后,他找到了省大的农学院的师兄们,谈了个合作项目,将一些近期发表的刊物中,关于种植的内容都好好翻译之后整理好,以学院的名义给报社投稿。然后报社那边可以尝试出一期刊物,专门放这些内容。

农业什么时候都是国之重本,他们这也算是变相支持农业发展了,这一次的期刊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到省里头拿到不小的资金支持。到时候如果真成了独立项目,就是报社也是得益不少的。

而作为提议的人,杨佳贺的野心其实不止于此,他打算先从种植业试水,后续应该还会有养殖业相关的内容。作为一名知青,他觉得要把在石头村学到的东西都尽数掏出来,落实成为文字,才算是对得起他去下乡的日子。

杨佳贺不求能够普及全国,但是省城这一片类似石头村的这些小村子如果能受益的话,也不枉他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

闫安也忙,除了兼职之外,还得抽出时间忙修房子的事儿。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好细节,她请教了工学院的师姐,将房子的装修建造图给画出来了,还自学做了个小模型,空闲地时间全部都耗在这上面了。

因为没有太多预算,房子重修的事情,她没有贸然请人开始动手,而是选择回家一趟,跟父母商议在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