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工匠诚实的回答道:“虽算不上巧夺天工,但基本的打磨和熔炼做的都不错。”
听了这话孙绍祖这才算安心,随即也露出了得意地笑容:“我说的没错吧!虽说和窦工匠比差了些,但梁工匠也当了好几年首饰工匠了,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像是在回应孙绍祖的赞赏一般,梁工匠竟还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孙兄就明日过来写借条吧。”
也就是让孙绍祖明天过来取银两。
孙绍祖听了这话后大喜,把贾琏从头到脚全都夸赞了一遍后才肯离开。
傍晚关了铺子后,贾琏和窦工匠在工作室里说了这件事。
“没想到那个姓梁真是首饰工匠,手艺还算说得过去。二爷,您说他怎么想的,竟然愿意去孙绍祖的铺子打造首饰,那孙绍祖一看就不是好人,他是不是瞎了。”
贾琏把孙绍祖说他和那工匠是远亲的话告诉了窦工匠,窦工匠听着听着突然笑了:“他们两个连说话口音都不一样,还远亲?这得多远!这话说出来怕不是要让人笑掉大牙。”
“他既然敢把人带来就说明他有十分的把握,看来真的得把银子借给他了。”贾琏淡淡的说。
“他问您借多少?”
“五百两。”
"五百两?亏他说得出口!”窦工匠一巴掌拍在木桌上,那力度大的差点把桌子腿给震断,“您不会真的要借给他吧?若是他生意失败,别说利息了,就是这五百两你都收不回一分钱。”
“这一点我自然是明白的,只是我若不借给他,他就会向父亲借,我父亲一向耳根子软,到时候钱一借出去,连张借条都没有,那事情就变得更难了。”
“贾大人竟是这般大方的人?”窦工匠对此表示很疑惑。
荣国府大老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在这金陵鲜少有人不知道。那时候因为贾赦的名声,他还担心贾琏是不是和他父亲一个样,好在相处下来以后他十分确定,贾琏和贾赦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贾琏当然知道窦工匠在想什么,于是只是笑道:“窦大哥也别替我心疼那几百两银子了,你可别忘了,我是个商人,无论我借给他多少银两,最后我都会连本带利一起收回来的。”
窦工匠了解贾琏,贾琏一向稳重,更不会信口开河,他既然敢这么说,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要离开时,窦工匠这才发现兴儿不在,“兴儿去哪儿了?”
“我吩咐他去帮我办点事。”
第二天,孙绍祖来到贾琏的办公室,阿谀奉承的话自然是少不了的,贾琏耐心的听他长篇大论后,才缓缓说道:“银两我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