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太宗已经继位三十多年了,当年真正向朝廷借银子那批人,已经无人在世,不怕有人哭皇陵。再则,这事儿是户部尚书新官上任要改记账方式引出来的,递奏折的是御史台和翰林院的人,连仇恨值都落不到太宗皇帝头上。

不但能收回大笔的银钱,还不会落得旧臣怨恨,太宗皇帝何乐而不为。总之,在户部旧账本还没清理完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家在筹措银两了。

黛玉掌家两年多,已经养了许多得用的人,府外的消息,也会很快传回黛玉耳中。荣国府那边的消息,黛玉更是能得第一手的。

探春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要什么,自然也看得出来林家表姐有意无意的在成全自己。一来,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依靠,二来也是为了投桃报李,荣国府发生些什么事,探春都会打发人来跟黛玉说一声。

当然,探春用的都是交流书法的由头。

探春素喜书法,黛玉一笔好字更是不像闺阁之作。两个年岁只差月份又志同道合的表姐妹交流,就是贾母也是支持的。不为别个,贾母之前执意要保贾王氏,不但没保住,还得罪了亲闺女。现在女婿位高权重,贾母还指望和林家修复关系呢。贾家二房,林家唯独对探春另眼相待,贾母巴不得探春作为修复两家关系的桥梁。

所以今世的探春,要比前世自由得多。虽然不能做到她自己说的那般‘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至少没了嫡母的压制,探春的书信可以出得去;若是黛玉时不时的给贾家姐妹下个帖子,贾母也是支持探春常往林家走动的。

从探春那里得知,贾母之所以同意贾政和王氏和离,是贾敬不但把王氏包揽诉讼、重利盘剥的证据摆到了荣庆堂,甚至还将王氏逼死人命的苦主带到的贾母跟前。

贾母再是疼元春和宝玉,也不敢拉着阖族陪葬,见族长威逼,贾母依旧替二房积极争取,最终定了和离。

签了和离文书之后,王氏原是要将小库房的东西一并带走。但是贾赦拦着不让,非要王氏拿着嫁妆单子出来,只准王氏带走嫁妆,荣国府的东西,一样也不许带走。

后来清查了好几日,果然王氏乘着这些年理家的便利,将不少公中的好物顺入了私库。单凭这一点,贾家休了王氏也名正言顺。擅拿夫家财物,乃是犯了七出中的盗窃一条。

但是如今是皇子们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但凡有些根基的人家,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就等犯了错误好浑水摸鱼;贾家倒是也没扣王氏的嫁妆,待得交割清楚,将其轰出了荣国府角门。

探春作为庶女,又遇到这样佛口蛇心的嫡母,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林家入京之前,都过得颇为艰难,打小养成一身看似无心实则投其所好的本事。譬如前世,探春就常替王氏、宝玉解围;前世那年过中秋,探春也是唯一一个陪贾母等人熬到深夜的姑娘。

今世探春选择投靠的人不同了,这份本领一点没变。譬如之前开角门的事,探春自然是因为知道林家上京后,头一回去荣国府,贾王氏故意只命开角门的事,特意提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