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谁能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呢?比如自己,因为是太子的妻弟,天然被划到太子阵营,自己倒是想中立,但是以前的二皇子、现在的九皇子,哪个不想要自己的命?比如九皇子系的官员,只要曾经以权谋私过,又有什么机会回来不偏不倚?人一旦有了立场,就容易站在自身的立场思考问题,眼光格局也会受限。
比如九皇子不知道海贸纳入朝廷专营的好处吗?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如果海贸掌握在他自己手里,自己得利更大,谁会管朝廷因此损失多少呢?但凡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格局便有了局限性。但是黛玉却并不囿于立场,能说出海贸归于哪个部院,都有利于天下百姓的话,当真比之多少人都高明。
不过黛玉的话也给林如海提供了思路,“玉儿方才说,九皇子之所以从长康宫出来便神采奕奕了,是因为长康宫有了将海贸生意从户部剥离出去的法子?”
黛玉道:“小钟妃和九皇子的谈话无人得知。不过从长康宫的立场分析,这也是最好的法子了。既是海贸专营的事在大朝会上定了板,想来长康宫还不至于做出阻挠朝廷对抗圣上的事。”
林如海手指敲了敲桌面,道:“即便如此,也给我们增加了不少麻烦,海贸专营的实施细则,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寻个机会上奏。现下的情况,若是按原计划递上去,只怕正中长康宫下怀。”
黛玉却神色如常:“父亲站在一部尚书的角度虑事,自然会从将海贸纳入户部的角度起草实施细则。但是长康宫也会这样揣测父亲,父亲只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且抢占先机便行了。”
林如海眼睛都瞪大了,道:“玉儿的意思是,我直接上书将海贸衙门立在户部之外?而且一定要抢在九皇子之前递折子?”
黛玉自信的点了点头。
林如海击掌赞叹道:“此计果然甚妙。”如今太宗皇帝掌政,但是太宗皇帝本身,是个有些多疑的帝王,正因为如此,前世太子才会被圈禁。同样的,太宗虽然乐见海贸纳入朝廷专营,但是如果到时候两套方案摆在太宗皇帝面前:一套是将海贸生意纳入户部统筹,一套是新立专门的海贸衙门,太宗皇帝多半会选择后者。
也是基于此,长康宫才有自信只要将海贸衙门独立在户部之外,就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试想,海贸专营是林如海提出来的,如果林如海提出将海贸专营纳入户部,原本是没什么。但是若有一套将海贸专营单列的方案摆在太宗皇帝面前,必然引起太宗皇帝的疑心。
到时候海贸依旧会单列,由朝廷专营,但是彼时太子一系都会陷入被动,在推举新立海贸衙门官员的时候,太子一系举荐的官员也会被太宗皇帝弃用。那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海贸衙门确实极有可能成为九皇子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