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其他人,严尚书收进来再边缘化就行了;但是冯景不行,今日朝会上皇上说赏赐这次立功的人,提了冯景好几次。既然是太宗皇帝准备要用的人,调任到兵部坐冷板凳是不可能的,还得捏着鼻子重用。那严尚书是肯定不干的。
于是严尚书道:“现在天下太平,各方守将也无空缺。但冯校尉头一回打海战,就表现出卓越才能,如此良才美质若是安排在兵部做文职,岂不可惜?若是冯校尉愿意去孤岛驻守,臣亦支持。只是如此一来,京营校尉驻守孤岛,有些委屈有功之臣。”说了那么多,严尚书算是给自己找了台阶下。
贾敬也没穷追猛打了。因为不必打,派冯景南下参加试航之前,贾敬就跟冯景谈过话,有意培养他在兴建水师上有所作为。
驻守京营自然是好,京城繁华,且朝廷兵强马壮,瞧着不像有战乱能打到京营的样子。这就意味着若是留在京营,冯景可以安稳一辈子,直至退伍;但也同时意味着,冯景几乎没有升迁机会。
驻守澎湖,同时拿到闽地水师的操练权则不同,若是做得好,前程可到闽地水师参将,乃是三品官员,比之现在的五品校尉,足足高了二品四阶。所以若是问冯景愿否南下驻守澎湖,贾敬胸有成竹。
于是贾敬道:“臣附议。”
严尚书想了一下,补充道:“臣以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若是冯校尉南下驻军澎湖,便不能再归京营管辖,而应调任兵部。”这话也合理,京营负责皇城安全,直属京营节度使管辖,京营节度使之上,则只有皇上可以调派指挥京营官兵;而全国其他驻军,皆由兵部统一调派。若是京营的将士可以直接调任其他省份,那日后两部相争,也是后患无穷。
贾敬当然也不会反对这个,依旧是‘臣附议’三个字。
接下来,太宗皇帝让兵部尚书回去拟定了此事的各项细节,再写个折子递上,也就是了。于朝廷而言,澎湖驻军是大事,但是五品官的安置和归属却还不值当在朝会上讨论。
这个事也该兵部尚书安排,不过却叫兵部尚书犯了难。按严尚书的意思,澎湖都是个不值得驻守的小地方,冯景驻守一个澎湖,官职给太高了不合适,但是冯景是立功回来的,给太低了也不好。
不过这些都是严尚书的事了,朝会上没别的大事商讨,太宗皇帝便示意戴权宣布退朝。
让冯景去兵部任职,贾敬到没觉得有什么,确实京营的手也伸不到地方上,水师里只要有京营出去的嫡系就成。但是让严博天给冯景安排职位,贾敬不太放心,于是回家之后也字斟句酌,写了一张奏折。
折子的内容无非是冯景乃自己爱将,但是若朝廷需要,将其调任地方,自己无条件拥护朝廷决定。但是冯景无论如何都是立功回朝的,安排在地方的官职,应当比现在高,否则到了地方,恐地方官员轻视他不肯配合其差事,操练水师的事难以开展。
一般来说,如果京官和地方官同品级,会默认京官略高一筹的。甚至有些职位,京官调任地方的时候,就是略升了品级,都会被认为是明升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