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赵馨解释清楚其中原理,并以铜镜举例后,就再没人说什么“勾魂摄魄”之类的话。
不但如此,在场所有人就跟看稀奇一样,立刻排起了长队。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到镜子前,瞪大了眼睛,想要看清楚自己到底长什么样。
性子活泼一些的,站在镜子前“搔首弄姿”,根本舍不得离开。
哪怕是性子沉稳的官员,当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镜子里面,“对方”还会随着自己的动作而动作,也不免动容,同时也更不愿意离开了。
这样一来,排在后面的人难免心生不满。
几个官员险些吵起来。
最后还是赵馨下令,每个人在镜子前只能停留一盏茶时间,时间一到,他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从镜子前离开。
虽然镜子还未真正投入生产,但其名字已经传遍咸阳,且大有名扬战国的趋势。
一开始,没见过镜子的听说一群人为了还没开始售卖的镜子“神魂颠倒”,都觉得夸大其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东西能有这么大的魅力。
但当第一批镜子摆在了书肆的架子上,当一块等身镜被镶嵌在了书肆的墙上每个从旁边路过的人都能从中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
整个咸阳城都沸腾了。
商人们窥见了其中商机,恨不得立刻批发几百个镜子,然后倒卖给其他国家的贵族富商们。
但镜子的数量,太少了。
第一批不过十个镜子而已,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就被一群乔装打扮过的人悄悄买走了。
第二批多了一点儿,二十个镜子。
但刚刚摆在架子上,就被人哄抢一空。
拥挤的人群,甚至影响到了前来书肆读书买书的客人。
赵馨见状,直接让人在书肆附近买了一个铺子,专门售卖玻璃与镜子。
虽然其中商品极少,但每每摆上,就会被人买空。
有那不知情的客人,若是在商品上架之前进走入其中,只怕还以为这个铺子已经倒闭,马上就要转手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玻璃工坊的匠人们熟练掌握了吹玻璃的技术,无数形式各样,精美绝伦的玻璃制品被摆上货架,才终于得到遏制。
买不到镜子,买玻璃制品也是好的。
客人们总算褪去热情,恢复了理智购物。
但咸阳城的客人们冷静下来了,其他国家的贵族富商们,才刚刚得到镜子与玻璃制品的消息。
又一个月后,他们才终于见到了玻璃制品。
至于镜子?至今没人买到。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那些漂亮又昂贵的玻璃制品,已经让那些生活奢靡不差钱的贵族富商们喜不自禁了,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影的镜子,尤其是可以将一个人全身都映照出来的等身镜,更是让这群不差钱的人眼馋心动,甚至开出了比原价高出几十倍的价格,希望有人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