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沉迷数学,还不知道秦国要建学校呢。

一番细问之后,他才知道具体细节。

只是就算知道,张苍也无法告诉同门这所学校招收老师条件。他行动力不错,见同门确实想要留下,于是干脆让其带路,去看了眼迟此次招收的老师名单。

只要知道被录取的老师是谁,总能总结出一些规律。

同门一想也是,便带着张苍前往学校门口。

看完名单,张苍一脸同情地看向同门。

同门茫然:“怎么了?可是这名单有什么问题?”

张苍摇头:“名单没什么问题,只是……”

“只是?”

“除去稷下学宫被录取的那些同门,剩下被招收的老师,大多曾在秦国担任过正经官职,且本职工作出色,在百姓中名声颇好。”

简而言之,人家有做官经验。

这时候的百姓读书,可没什么做学问的想法,人就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出路,最好能入朝为官。

哪怕权贵,同样也是如此。

就像张苍,虽然沉迷数学与天文历法,可他儒学法学仍旧学得不错,如今也没落下;等到了年纪,阅历增加了,他也肯定是要入朝为官的。

这些官员的名字,就是张苍在打探朝中消息时知道的。

他已经开始为入朝为官做准备了。

大环境如此,那学校在招收老师的时候优先选择有做官经验的,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毕竟稷下学宫这群学子空有学问,而无实操经验。

除非这些学子的学识极其出众,或者非常擅长教导学生,否则人为什么要聘请他们?

毕竟秦国从上到下,都透露着“实用至上”的气质。

同门瞬间明白了张苍眼神的含义,但也觉得不解:“那些官员,为何愿意教导学生?秦王与赵太后难道不介意他们放下职务,跑来学校不务正业?”

张苍笑答:“自然是已经告老的官员。”

同门仍旧不解。

张苍解释:“秦人入读这所学校,束脩全免;且学校里面教导的知识,也不局限于做官之道,还有许多墨家、农家、道家等对百姓有益的学派知识。”

这部分就是走的职高、专科的路子了。

当然,若是学这些知识的学生有天赋,也可深造,前途并不比做官差。

免费,更实用的知识。

同门立刻意识到了那些已经辞官的官员,为何愿意在年老时将时间花在教导学生上。

张苍又提了一句:“据说范相国与武安君也会进入学校教学。”

同门:“!!!”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