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没有,武将更没有。
秦军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就如一支利箭般,摧枯拉朽般大胜夺城,飞速杀到了韩国都城新郑。
其他国家甚至没来得及派援兵,韩国就只剩一个新郑了。
韩王本就病重,得此消息后,不等秦军抵达新郑便就此一命呜呼,比嬴政前世的去世时间还要早了半年。
韩王去世,韩国群龙无首,愈发混乱起来。
和平时期,韩国公子们为了王位恨不能将彼此弄死,秦军压境,这些韩国公子们却又恨不得将对方送上王位。
毕竟亡国之君,谁也不想当。
不只是名声不好听,等秦军攻入新郑,其他人不知道,新任韩王肯定是得不了好的。
多半会死!
于是一番推脱纠缠之后,秦军到了。
韩国下一任君王,完全没影儿。
所以,直接被秦国一锅端了——
若是有韩王,那当然是处理掉韩王就算是解决了最大的隐患,可在韩王去世后,这群公子全都保存实力没有一个上位,那所有的公子都成了隐患。
更何况,嬴政早早下令,攻破新郑之后,不能让任何王室贵族留在原地,最好全部抄家带到咸阳看管。
毕竟前世,韩国留在新郑的旧贵族还曾发生叛乱。
也是叛乱之后,嬴政才下令将原本只是囚禁的韩王给处死了。
如今,嬴政可不会给韩国贵族叛乱的机会。
-
韩国一战,快如闪电。
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韩国就已经从地图上抹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秦国的颍川郡。
自此,战国七雄仅剩其五。
-
这次灭国之战白起并未直接参与,嬴政仍旧赢得漂亮。
以灭一国的功勋,饶是对嬴政亲政仍有异议之人,也不敢在明面儿上提出反对。
因为他所有的反对理由,都站不住脚。
为王称帝,文治武功只需其一,再有识人之明、任用贤能之心胸、掌控文武百官之手腕,便已足以成为千古一帝。
嬴政在这次灭韩之战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让人看到了这种可能。
除了贪念权势之人,再不会有人反对他亲政。
就算私心过重的官员,在范睢与白起都毫不迟疑地奉上手中权柄,直接退居二线进入刚建好的学校担任了文武两院院长的职位后,也打消了冒头之心。
正好今年也是嬴政及冠之年(虚岁),所以他的亲政进行得无比顺利。
亲政也需要一个正式的场合来宣告此事,及冠之礼需大办,是个再合适不过的日子。
赵馨与嬴政商议之后,决定邀请嬴稷回到咸阳,为其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