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士兵的战斗力,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忽视百姓,所以尽管对百姓的力量满怀戒备,贵族的傲慢却让他们并未因此多做什么。

楚国清醒一些,想要与齐国联合。

唇亡齿寒,一旦楚国灭亡,齐国必然受到秦国的攻击。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曾发生。

只是当时秦国派人过去挑拨,让齐国笃信秦国攻打楚国与齐国毫无关系,最后被秦国分而化之,逐步将两国国土纳入囊中。

齐国高层很蠢,这毋庸置疑。

但之前秦国发起的“打贵族,分田产”还是让他们生出了一点点的戒备。

于是面对楚国的联合邀请,齐国也变得摇摆不定起来。

嬴政却并未如前世一般,派人前去挑拨。

而是,征召了更多士兵。

今时不同往日,前世秦国打下其他国家后根本来不及消化大片土地与百姓,这直接导致灭国战争中的主力一直都是老秦人。

但这辈子有赵馨从旁辅助,新增的土地与百姓都很好地融入了秦国。

也即是,秦国如今可以征召的士兵,是嬴政前世的好几倍。

第106章

在绝对武力的压制下, 何必执着于那些阴谋诡计?

嬴政的自信心空前膨胀。

但也许是因为前世在楚国就吃过一次亏,所以他哪怕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也仍旧小心谨慎,并未得意忘形。

战争上的事情,朝中有无数优秀将领。

嬴政自己也从图书馆中看了许多兵书, 他将那些兵书的内容融会贯通, 与手下将领商议如何攻打某个城市的时候, 还会透露给他们知道。

他因为并不经常在前线,很多知识都是纸上谈兵。

但王翦等人常年打仗, 吸收了新的知识后, 几乎立刻就灵活运用到了战场上。

这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修养了几个月后,嬴政问起攻打楚国需要的兵力,手下将领们也给出了与前世迥然不同的答案。

前世王翦咬死了, 攻打楚国必须要有六十万兵力。

李信年轻力壮, 又格外擅长轻骑闪电战, 所以在嬴政询问的时候夸下海口, 承诺可以用二十万军队将楚国拿下。

他这样说并非无的放矢, 而是衡量了两国士兵战斗力与自己能力后说的。

但这种战斗方法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 那就是无法携带大量粮草, 非常仰赖后方补给。

李信时运不济,战争途中遇上昌平君叛乱, 直接掐断了后方补给。

于是,惨败!

并非他能力不足,而是他对人心的了解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