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

赵馨忍不住看向嬴政:“张良这人,你用吗?”

毕竟张良曾刺杀过他,而且也算得上是大秦彻底灭亡的推手之一。

就像是荆轲与樊於期,嬴政就相当记恨,并想法子将人弄死了。

却不料,嬴政对他没有任何不好的看法。

他几乎没犹豫:“当时想刺杀我并付出行动的人多了,参与了导致大秦灭亡的起义之人更是无数,若我每一个都不用,这天下岂非毫无可用之人?”

那些人能从战乱中拼杀出来,本身也说明了他们有本事。

这本事能为大秦所用,也算好事。

至于荆轲与樊於期……

嬴政微笑:那是什么东西?

第124章

既然对张良没有意见,他自然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大学,并成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了文综学院。

张良擅长谋略,与范睢其实非常契合。

可惜范睢已经收下了两个弟子,目前已经完全不打算收第三个了。

但范睢对张良观感不错,上课时倒时常关注他。

只是范睢年纪也大了,虽然这些年好吃好喝地养着,又有大夫一直帮他调养,到底精力不济,所以给他指点不多。

但就是这些,也已经让他获益匪浅了。

何况甘罗与吕雉看在范睢的面子上,也会经常照顾张良。

而有了范睢的看重,张良一家子的生活倒是好了不少,至少不会再因为以前的身份被人避讳抵触。

这也是好事。

张良回家一趟后,狠狠地松了口气。

-

只是无论是甘罗、吕雉,还是张良等刚入学的大学生,年纪都还太小,暂时没办法进入朝堂。

倒是一些年纪大了,又没考上大学的学子们,收获了朝廷的录取通知。

官职很低,很多还只是小吏的职位。

但收到录取通知的学子们,基本上全都选择了到朝廷报道,并接受朝廷分配,不到一个月便正式入职,跟在前辈身边学习知识,以便更好地位朝廷效力了。

不过一些年纪更轻的学子,却在考虑之后,大多选择了继续学习,以图明年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这也正常。

只是这些学子等入学之后就会发现,他们的教材又变了,上面增加了许多全新的知识。

没办法,大秦在相里悟等人的带领下,似乎进入了只是大爆炸的时代,几乎每天都有全新的知识被发现,又或者出现了全新的发明。

这些东西背后涉及到知识,也全被记录下来,相对基础简单的部分,当然就全部编入了基础学校的教材当中。

所以这些“复读生”们相较其他学子而言,也不具有全面优势。

毕竟他们也需要一起学习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