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翾赶紧摇头:“我是皇后,理当以身作则,怎可因为孩子就休学?再者,我也不是见不到孩子。”

她坚持入学,赵馨也不能阻止她。

于是没多久,皇后复学的消息就在咸阳城内传开了。

因为李翾的行为有些挑战这时候人们的固有观念,此事又一次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窥见商机,趁机仿造朝廷之前弄出来的邸报,自己出钱开办了一家私人报社,特意将此事做成了话题,整张报纸都是与之相关的文章。

报纸刚出现,便因新奇与大胆而受到了无数人的欢迎。

然而其本身经验有限,不知创造话题,报纸上的文章虽多,却全都是一个意思——

觉得皇后的做法不当,认为她既然生了孩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不该再到学校读书。

哪怕思想开阔些的,也认为她应当在家带几年孩子——

皇后在小公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去读书,是否有违母亲母子天性?

但许是报纸出现的时机太巧,仍旧引来了无数目光。

许多没机会进入朝堂的文人们,就像是嗅到血腥味儿的鲨鱼,全部一拥而上,投稿的文章几乎要挤爆了报社还很简陋的编辑部。

第135章

李翾的行为让人知道后,会有无数人不理解的情况,无论是赵馨嬴政还是李翾本人都早有准备。

但反应如此猛烈,仍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更何况,他们连民办报纸都给弄出来了,舆论瞬间爆发,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嬴政控制着朝堂,对民间的声音暂时没在意。

李翾入学之后便沉浸在了学校,以及各种医学知识的吸收与研究当中,回到家还要抓紧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培养感情,虽然知道这件事,却根本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她时间已经够少了,并不愿意分给无关人等。

但经历过现代信息大爆炸,知道舆论的作用有多大的赵馨,却不得不在意。

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也许会让如今的大好局面产生裂痕。

和平演、变这种事,现代已经有一个超级大国的结局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可赵馨在深究之后,发现皇后出月子不久就入学一事虽然是□□,却并非这些读书人闹起来的真正原因。

或者,并非全部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战乱礼乐崩坏,很多东西其实已经不比周朝时候讲究,阶级制度也在大秦虎狼之师的横冲直撞下碾得粉碎。

但碾碎的其实只是周朝的阶级制度。

大秦,本身也是一个阶级严明的国家,甚至比周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大秦给了底层的百姓一个通过战功晋升阶层的机会,没有将所有人的身份一锤子钉死,也免除了阶级固化之后带来的隐患。

可是,在秦王朝的巨轮飞速前进之时,难免落下许多沉湎于过去荣光的人。

过去是什么样的呢?

贵族才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