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嬴政仍未告诉其他人,他这样做的原因。
是的,不只是百姓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就连朝中大臣也不知道他这样做的背后,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赵馨倒是略知一二。
没办法,她算是当今世界最重视发明创造的人了,三不五时就会往咸阳城内的几个研究所与研究基地去查看进程。
若是其他城市的研究所出了新成果,她甚至会不远万里坐车过去。
在这般严密关注下,每年的各种发明创造根本就瞒不住她。
她自然也就知道了,有研究所已经将种植机械发明出来的消息——
并非咸阳城,而是原韩魏一带的研究所。
韩魏一带(河南周遭)多平原,在现代就是全国知名的农业大省,比起燕赵一带(东北)又有更早的种植时间与经验,所以当地学生在入学后懂得机械化这个词儿后,便一直试图将其运用于种植上。
种田是真的苦,若能将百姓从种田之苦中解脱出来,想来也是大功一件。
抱着这样的想法,当地学子便合作着研发各种种植机器。
若是遇上难题,他们还会想办法与咸阳城的研究所取得联系,想办法从这些在此道浸淫多年的大佬口中获得指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年过去,他们终于研发出了两种大型农业机器。
一种是插秧的,一种是收割稻谷与小麦的。
这两种机器一发明出来,立刻引起了咸阳方面的重视——
原本无人觉得这种机器会研发成功,因为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朝廷在得知这些学生们的“异想天开”后,除了几句口头鼓励,还真没拿出什么实际的支持。
但这并不代表,咸阳城的官员们不知道机械种植的意义。
当机器真的被研发出来后,哪怕还不够成熟,咸阳方面得到消息的官员也都忙不迭地将其写成奏章,立刻呈给了嬴政。
然后毫无意外的,获得了嬴政的重视。
他甚至将手里另有项目的相里锋派去了那个研究所,只为尽快将两种农业机器完善,甚至研发出更多的农业器械。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嬴政为何放着美洲的大片土地不管了。
因为他准备在美洲推行机械种植,甚至暗戳戳地准备将美洲打造成大秦的粮食基地与工业基地。
毕竟美洲那边,是真的地势好啊——
大片大片的平原,简直是推广机械种植的最佳地方。
至于大秦本土,住人就好了。
但这一切在结果出来前,是不宜声张的。
原因便是,百姓们对机械种植并不欢迎,甚至怀有抵触之心。
因为在不损坏太多山林的情况下,大秦如今的土地种植出来的粮食,也就将将足够让如今的老百姓喂饱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