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最近和这些匠人们混在一起,被匠信调侃是就算做了郡守还是和幼时一样成日与砖石为伍。

“那有什么的,权当是放松了。”南星自己显得豪放不羁,甚至和匠人们一起搬运料姜石。被农人看见了也不遮掩,甚至还和百姓唠家常,显得格外亲民。当然,这件事也被“乐馆”编写成故事,传唱成她的美名就是后话了。

最近她和匠信他们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其实现在的工匠大多都师徒传承的学了很多《墨经》,知道很多关于几何、数学、光学的公式定理了。但是,这些公式定理的语言并不简练,而且描述相当从心。凭借这些,匠人们才能做出像投石车这种机械,房屋榫卯这样的力学结构。

只是,作为专业人才,匠人们相当排外。就连南星曾经那些“奇思妙想”都是匠信带人琢磨后再找她商议的,根本不听那些现代定理。

南星要是要求他们建一个中国园林,甭管面积多大多豪华,匠信肯定带人自己上了,根本不会听南星的意见。

在南星教导了大量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后,匠信直接表示,他需要些时间去理解这些知识,建造之事可能会耽误,如果少主着急恐怕要改改屋子的样子了。

最后,南星和负责房屋建造的工人确定,按四合院的构造建三层,天井处为讲学之地,也可让慈明先生教学生。然后打夯土台阶,建楼宇在其周围。组成一个坡状的建筑群。

在南星的要求下,在礼制规范的范围内建到了最豪华。

这下就简单了,这时的木构建筑都是按要求的身份选料,确定了柱的大小,剩下的零件都是固定的,只要做好运到地基处搭建就行了。南星和工人确定将中心柱之间灌进水泥里,以稳固地基,然后用砖做墙。

一切都敲定后,南星嘱咐工人,“建造的图纸和用的方法之类的,都记录好。以后建屋恐怕就要按这种方法来了。”

工人管事面色一喜连忙称诺,这是郡守给的机会。以后再建屋,他们这些有经验的工人就是首选,说不定可以惠及三家。

在解决了这些事情后,南星少有的悠闲漫步回去。街市繁华,这里临靠凉州,有不少胡人和西域作物。自从她组织烧造玻璃后,唐说就命人在附近寻找硝土,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找到了茶卡盐湖和青海湖。作为西北地区少有的两个大湖,不仅有天然的免晒盐,还有不需要提纯的芒硝,这可是制作□□、玻璃、皮制品的重要材料。更重要的是,青海海拔较高,此时胡人相当少,而且还临近狄道,运输方便。简直是天助我也。

所以,南星的商队除了在中原少数和前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外,都别唐说调来西北了。有南匈奴和氐族的帮助,在河套地区南星也消息灵通。自然,丝绸之路也被她的商队踏遍。

从西域来的花椒、胡椒、辣椒早就成了调味品,在巴蜀爆炸式种植。甘蔗、葡萄等也落地生根,只是还没来得及制糖和酿酒。现在大家大多还是吃麦芽糖。

更重要的是,这次商队回来竟然带来了南星一直想要的冬小麦。

南星边逛街,边细数这些东西。茶叶价比千金,她手下的商铺只要牛马才换,是以在牛马强壮的季节总有胡人来购买。甚至一些南星没见过的氏族都来了,过不了多久,只要草原对中原的经济依赖加重,她就可以下一步计划了。西域的瓜果也相当受欢迎,上个冬天南星拿了相当多的钱给参与重建的百姓支付工费,现在各家都有些闲钱,有的勤快的在买了铁农具、租了牛后剩下些余钱,都愿意买些小羊羔或者瓜果这些平时舍不得的。

总之,看上去这里已经和一年前那个战乱频发的郡完全不一样了。郡守所在地是这样,更偏北些的地方可能种地少,但军队多,粮食、牛马等生意恐怕更繁荣。前些日子张辽还来信说,胡人安分,他就将边境的市打开让大家做些小生意,顺便买些羊给兄弟们打牙祭。南星琢磨着磨做出来后,就可以打饼子了。现在军粮都是极硬又不可口的麦麸块,很不好消化。有了面饼,就可以改善军粮了。只有军队吃饱了,才能打仗嘛!

正想着,她的余光突然看见在街边的茶肆里一个熟悉的身影。

郭嘉晃着装着葡萄酒的瓶子,一边喝一边对着书摇头晃脑。这西域葡萄酒就算是现在都是个稀罕物,郭嘉素来好酒,根本不可能放过。

为了能痛快喝些,他甚至找郡守要了称诺。等到南之槐反映过来了,恐怕就能不这样畅快的喝酒了。

不过,好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好啊,奉孝原来最近在这潇洒呢!”一个熟悉的声音让他汗毛耸立。郭嘉僵硬的转头,看见南星的瞬间,一秒酒醒。“哈,哈,哈……之槐怎么在这?”平常不都是把郡守府当家的吗?怎么今天有闲心逛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