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另一端的凌晨,某黑手党干部坐在豪华吧台,精神奕奕地刷新销量统计,等待时刻来临。

长屋且幸雇人盗号放假消息,演一出戏,看似很傻很不知所谓,还赔进他自己。

但他的目的到底还是达到了。

多冶比直鹤作为新兴作者,在许多人眼里留下‘爱炒作’‘性格戏剧化’‘容易招致事端’的印象。

盗号风波后,各个论坛里讨论‘多冶比直鹤是不是太张扬了?’‘不太喜欢这种作风’的帖子一下增多了。

按理说,路人在网络世界对她的恶评和怀疑不怎么重要,她又不是明星,不靠路人和网评吃饭。

可这是理想状况。

真实情况是社会对于文人形象存在普遍期待,谦虚,理智,斯文有礼,不管私下怎么撕逼,在舆论场笔杆子骂得飞起,在公众场合见了面也得笑着握手。

作者的私德会影响人们对他的看法,从而或明显或细微地影响卖书。所以许多作家不上电视访谈,不露面不说真名,就是为了保持神秘感,让作品和真实的作者本人分开。

如果创作者信息暴露过多,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对他投入期待,一旦发现他并不高尚,有私欲的那面,可能就会失望,从而改变对他作品的感观。

在商业化程度高的轻小说领域更是如此,出版社寻找轻小说插画师时都会打听插画师的人品,就怕万一什么时候曝出什么丑闻,影响到销量。

所以原本与大岛昌代热络联系的约稿一下冷却下来,没有撤回约稿请求的出版社也在犹豫,有的欣赏多冶比直鹤的才华,不肯放弃,不过提出了更换笔名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