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名字,刘谈迟疑了一下才问道:“此人与董仲舒可有渊源?”
常方微笑说道:“此人正是董仲舒之孙,其父乃是董仲舒次子。”
刘谈听到常方毫不顾忌的直呼董仲舒其名就知道此时董仲舒应该已经辞官归乡写书去了,基本可以确定现在是公元前一百二十五年之后。
不过这个判定条件好像也没什么用了,因为按照正常时间线刘据是公元前一百二十八年出生的,他都长到这么大了,时间应该在公元前一百零八年以后。
不过不管怎么说,请来董家的人为刘弗陵讲解《公羊春秋》也算得上是重视了。
刘谈又细细询问了一些情况,得知董维此人作风严谨,除了教书之外谨言慎行,就连教书也是仅仅教课本上的内容,是个十分古板的人。
刘谈听后心想这可不一定是古板,可能是家风,毕竟董仲舒被刘彻折腾了个够呛,到后来都不敢做官了还说什么?
不得不说常方的存在给他省了很多事情,除开一些在此时应该算得上是常识性的问题不敢问,其他问题都能问常方。
而当刘谈心满意足躺下睡觉,思索明天上课是表现的驽钝一些好还是玩世不恭一些好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他不会写汉隶啊!
毛笔字他是会的,但他喜欢的是楷体和瘦金体,主要练的也是这两样,现在要重新练习啊,不知道明天上课的时候会不会得到一个不学无术的评价?
作为一个好学生,自己装差跟真差还是有区别的。
刘谈带着十分别扭的心情进入了梦乡,然后在梦里写了一晚上的汉隶,导致第二天早上起来他看到文字都觉得脑壳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