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谈的地理没学废的话,中山国到昌邑国中间至少隔着两个郡,在这年头两个郡基本上就是后世天南海北的距离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髆是怎么帮到刘屈牦的?
刘据喝了口蜂蜜水润润喉继续说道:“刘屈牦在中山国活不下去干脆就放弃了继承,然后以游历四方为由跑出了中山国,不过他走的时候也没带多少钱,到了昌邑国的时候险些饿死,走投无路之下带着表记去找了刘髆,刘髆收留了他,也算是给了他一口饭吃,从那之后,刘屈牦就在刘髆那里留了下来,后来刘髆又以别的理由将刘屈牦推荐到了长安,他到底姓刘,父皇就赏脸见了见,此后……不用我说你自己也知道。”
刘谈听后了然,原来是有救命之恩,怪不得刘屈牦对刘髆这么死心塌地。
不过,这么看来刘屈牦倒还是有点节操的。
这年头人们对于忠心这个词还处于一种比较朦胧的状态,有忠心之人,但是社会倡导不是那么强烈,至于忠君爱国……还得儒家再发展发展才行。
所以刘屈牦这样身居高位而不忘旧人也算是少见的了。
如果不是刘屈牦将目标放在他身上,刘谈还要赞叹这个人两句。
刘谈忽然笑道:“他哪儿是要对付我啊,他的目标是你啊。”
刘据不置可否:“起码目前来看,他似乎对你更感兴趣一些。”
理由也很充足,刘屈牦大概不想费心费力倒太子之后便宜刘谈,再想一想刘谈大概比太子好对付,那就是他了。
刘谈歪头想了想问道:“殿下觉得他会从哪方面下手呢?”
刘据听后顿时气结:“这都要我帮你想吗?动动你的小脑袋行不行?”
刘谈一脸无辜:“臣弟不善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