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彻没想过的大概就是只有极其强势有作为的帝王才能让天下归心,否则换一个软弱一些的,那就是给朝臣结党营私的机会。

刘彻当然想不到,毕竟高智商也猜不到智商低的人会做出多么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刘彻有这个想法,其他人自然不敢拖后腿,或者说就算有别的想法也只能委婉着来,当面反对这种事情目前只有两种人敢,确切说是一种人和一个人敢,一种人是不怕死的那种,如今大部分已经坟头草好几米高了,另外一个就是眼前这位北境王。

现在连北境王都没提出反对,那么他们暂时也不会主动说反对意见,只能等北境王将具体事宜说完之后再一点点商议,他们不可能上来就反对,不过可以挑一些不太合适的点说出来,然后拖延一下。

一项新政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再三讨论,再三推断才能上,不可能想要就上了。

哪怕在北境国试行过,也不是说在整个大汉都能推行,北境国才多大,大汉多大?

而且北境国也在行科举,到时候北境国的科举要不要并行?并行的话北境国的人是参加自己的科举还是参加大汉科举?

这一系列都是问题,桑弘羊跟王卿对视了一眼,已经做好了准备跟北境王殿下唇枪舌战。

政治就是这样,当初在面对刘屈牦的时候,他们都站在一条战线上,但如今却又隐隐站在不同的阵营。

不过他们知道,刘彻就喜欢这样的臣子,如果一个个都抱团太厉害的话,他反而不开心。

可问题是,刘谈能让他们找出毛病来吗?

第564章 [二更]564

刘谈来宣室的路上已经将思路整理了一遍,哪怕他自己不行,但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的科举变更足以让他应对任何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