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那些植株连北境国的气候都不能适应,那更不能适应燕国这边的气候了。
黄米和小米在这边长的也一般,倒是大豆长得不错,这一片土地都很适合种植大豆,他就打算让百姓们改种大豆。
顺便在燕国推广一下豆油,而且北境国出产的豆油产量已经有些跟不上了。
作坊多少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豆产量不够,北境国一地供应一整个大汉也太难了一些。
以前能供应上主要是因为豆油只在一些比较主要的城市推广开来,比如说长安啦或者各个诸侯国的都城啦。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从这些城市辐射到了周边的城镇,让豆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尤其是一到冬天,人们需要更多的脂肪来对抗寒冷,对于油脂类的东西需求就更大,搞得刘谈之前就一直在发愁,他已经尽量在别的地方收购大豆,但是为了不扰乱粮价,收购的价格一直不是很高。
之前他一直疑惑燕国这边为什么不种植大豆,他让人收购大豆的时候燕国这边提供的一直都很少,虽然价格不高,但比起这些百姓种田得到的粮食,总是更好一些,毕竟收成好,价格也不低,相对就会好很多。
等他到了燕国之后发现还真不是这边百姓的问题,而是朝廷压根就没宣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