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始道又给他们每人各加了两个荤菜,然后点了一盘卤菜,让三个少年有些诚惶诚恐。
吕三昧拿着点菜单起身,被燕维安轻轻按住肩膀,拿过她手里的单子。
“我直接去厨房,你在这儿陪院长说说话吧。”
“哦好的,多谢啦。”
五人坐在桌边,因为有个陌生姑娘在,三个少年有些尴尬和拘谨。
吕三昧心里却燃烧起了八卦之火,冲中间那个叫文远的道:
“这位小哥哥,文有英和你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哦,你不用紧张,虽然我们是亲戚,但奶奶辈的才亲,现在也就比路人稍微熟悉一点,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会拉偏架。”
一声“小哥哥”,叫得文远心里颤了颤。
他赶紧拱手道:“大小姐不必如此客气。这事儿说来话长……”
原来,文远也是文氏家里的亲戚,但隔得很远,母亲早早去世,只有一个父亲,每天含辛茹苦地赚钱供他读书。
文远非常懂事,从小读书成绩也优异,同时还会趁着假期做一些短工,以贴补家用。
当初文家这个大家族里,同一辈中考到镇上书院的只有文远和文有英两个人,但两人的书院水平不同。
文有英一家出于嫉妒,明里暗里对文远父子俩进行排挤,文有英也仗着自己身形强壮,还会欺负文远。
这一切,文远都默默地忍了下来。
文有英的爷爷是族长,而现在的他还没有反抗宗族的能力,所以他更加拼命地读书。
只希望将来能够考中进士,不论什么官职,只要能够带着父亲离开这儿就好。
吕三昧越听,越觉得这故事有些耳熟。
哎,这个文远不也是原本吕如云养的鱼吗?
不过吕如云下饵比较晚。
在原书的剧情里,吕如云因为燕维安认祖归宗,跟着他一起去了京城发展生意,认识了一个落魄的寒门举子。
因为听到熟悉的乡音,吕如云才得知这个举子的家在自己的隔壁村,而且成绩非常优异,在她前世的世界里,仅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就考中了榜眼。
虽然不是状元有点遗憾,但吕如云马上与他进行交往,资助他最后的备考。
在他考中榜眼后,借着将他引荐到太子麾下的机会,牢牢抱住了太子的大腿,让太子欣赏到了她的“胸怀天下”。
这个举子还以为这位老乡姑娘是仰慕自己的才学,对她情根深种,后来才知道,自己只是她进入东宫的敲门砖。
举子受了很重的情伤,但相比已经深深沉入无法自拔的燕维安,他果断斩断了这段孽缘,拒绝了太子让他留京的安排,带着老爹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做县令。
这个举子就叫文远。
吕三昧一边回忆原书剧情,一边听文远继续讲述他和文有英的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