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显然也明白了,原本听到周瑞家的(王夫人陪房)悄悄回王夫人,娘家有亲戚上门,恰好被贾母听到。

她想着正好赶上自己寿宴,又是从乡下来的年长者,恰好能听些不一样的凑趣,便叫带了过来这里。

如今见了这般便也觉得无趣,只叫凤姐带下去安置。

凤姐能如何安置,放哪里都不合适,外面的客人都是有身份的,只能单独给她开一桌了。

瑾瑶临走时叫了银铃给刘姥姥一张二百两银票,并带话,叫她送板儿去家里附近学堂读书,将来考取了功名方才能扬眉吐气!

可别小瞧了这二百两,在瑾瑶这里可能不够一次出门花用,可在乡下人家,二百两够送一个小童读到考秀才了。

离开的刘姥姥满面复杂,拉着板儿叫他对着瑾瑶离开的方向磕了个头:“记住帮助过你的人,那都是你的恩人,将来如果有发达的一天不能忘了。”

王夫人和凤姐自然不会让她空着手,收拾了不少的旧衣裳,还给了三十两银子生活用,可谁也没关心过一句孩子读书问题,刘姥姥这才对瑾瑶这般感恩。

至少这不是施舍,而是支持孩子读书用的。

刘姥姥心里决定,归家了定要让女婿送了外孙去读书,真读出来做官了,也是他这当老子的荣耀不是!

而瑾瑶再想不到,今天无意间的善意会在将来给自己的儿子培养出一个多么可靠又忠心的能臣。

回到府里又要开始无聊宅生活了。

自打上次李氏和那拉氏闹了那一场后,很是消停了几个月。

李氏算计那拉氏想要管家权利不成,反倒着了那拉氏的道,将瑾瑶拉下水嫁祸在她头上。

被四爷罚了半年月银,再加上之前和月盈打架扣的,几乎是一年来都拿不到月钱,正心疼的不愿意出门。

大获全胜的那拉氏也没得到好处,除了仍在手的管家权利没被分出去,四爷也对她起了疑心,瑾瑶能怀疑她二人联手,四爷岂能没有怀疑,苦无证据不好特地拿出来说,只是这两个月初一十五都没去她那,只在书房歇息,平时也多是去几个格格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