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学堂的女先生。
女人天生比男人心思细腻,在诗词方面多数胜过男子,便有许多女子开的书斋画廊,很受文人推广。
女子不再是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嫁人便围着男人孩子转,不是和妾室姨娘斗便是和婆婆斗的,如今也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了,这令许多男人满意。
后院不闹腾,男人便有更多的心思考虑前程问题,更有时间去努力。
不止良民女子,便是烟花女子也借力不小,瑾瑶的名字被她们传颂,甚至还为此编了歌谣传唱她的功绩。
瑾瑶却是没在意这些的,她也在不停地进步着。
从海外寻来的种子经过几年的试验种植终于得到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可以推广了。
要下发种子及改良后的肥料,还要派人去各地指导种植,这些都是由她来负责的,她这一天也忙得团团转呢。
是的,四爷见瑾瑶闲得想要学太后去游历河山,便想到一个法子,叫她忙起来没空想那些有的没的,便将朝上一些没有大碍的事情交由她做,一点一点渗透,如今由她做这等大事朝臣都再无一人说闲话了。
年三哥这些年也没闲着,和弘易二人由海外人的机器推理制造出了蒸汽机。
瑾瑶打算过几年稳定下便修铁路造火车,如今只用在轮船上。
这下乘船出行的旅人方便了许多,自己跑的船比人力的要快多了,节省了不少时间。
瑾瑶时不时便去三哥那里逛逛,给他讲讲自己的新思路来诱导他进入新的研究。
整个大清在帝后二人的治理下显示出一片生机焕发的峥嵘景象。
而之后这些年朝堂上的官员有近一小半都称皇后娘娘为恩师、尊母,他们多是瑾瑶善堂养大的孩子或者在她书院读书出来的。
年羹尧仍是常年领兵在外,年家显赫仍然,也低调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