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代表忠,诸葛亮代表智,诸如此类。
西方人则相反,热爱制造人格神,尤其是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这是一种海洋商业文明所孕育的个体主义精神。比起崇拜一个金手指拥有人,他们更想亲自上,亲自拥有这个金手指,“那些神和我们没什么差别,他们贪婪又自私,和我们一样,而我们为什么不呢?”
---
那么《天涯客》当然高于这些,它毕竟是21世纪的产物,而且包含一种比较自由的创作思想。
但它确实又携带着中国文化的某种DNA,在模糊每个人人格的边界,为了概念的完善,而牺牲人格,注入神格。
温客行,周子舒,叶白衣,这些人打动你的主要是他们富有张力的轨迹,但是你可能读起来会感觉自己一直是旁观者,是在一边站着去鉴赏这些人的。
雾里看花的感觉。
你不会产生那种接连不断的共情:“他会痛吗?他会有多痛?他为什么做到了?他为什么要去做?他真的能承受这个吗?”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难,但他能做到。唉。因为他是xxx。”
然后不会去深思这个问题,逻辑自洽止于一个概念,剩下的都是认可与崇拜。
……
这没什么不好的,距离产生美。
超越人类物种局限性,带来一种特别的美感。
除了会给演员带来巨大的困扰之外,真的没什么不好的。
因为他们拿到手的是一个神格人,那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能走出来的轨迹,亲自走一遍,一定会崴脚或者劈叉。
从某个位置开始,“他”就不再是上一个分镜的“他”。而这种不可阐释的位置会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