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我人都住他家里了,说不准没多久我俩就过在一起了。你看他这钱袋子都在我手里抓着呢,人也跑不了。”苏灵溪大言不惭的就说着厚脸皮的话。
“你这丫头,比我还敢说。罢了罢了,你心里真有数才好。”
“不说这个了,婶子外头的竹筒我这样就懒得去挨个数了。您来之前应该也数过,您给我报个数就成。”
“行,竹筒统共是三百二十个,说不准万一有个破漏的,就多做了二十个给你备着。这工钱你就把李家二小子的那份给了就成,我和你李叔的不用给。”
“那可不行,辛苦您和李叔这么多天了,这钱您不收我以后哪敢再麻烦您啊。再说了这也不是我自个用的,拿去卖钱的东西,您就放心收着。“说着给赵婶算着这几日得工钱。
”竹筒一文一个共三百二文,簸箕六文一个,十五个是九十文,核桃二十文一天,两天两人的共八十文,一共是四百九十文,您看看对不对数。”
苏灵溪数出四串整的九十枚零散的铜钱交给赵婶。
“行,对数的。就这么两三日的功夫,都挣了差不多半两银子了。哪有什么辛苦的。“说罢起身,苏灵溪准备送送赵婶。
“行了,你腿这样也别送我了,我回了。”赵婶拦着苏灵溪就往外走。走到屋外,穆逸舟还在默默地低着头削着竹签。
赵婶悄悄的用探究的眼神打量着穆逸舟。他也只做不知。但刚刚屋内的对话他都听了个全,毕竟从小随军练武,五感比常人都好。
但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耳朵一片通红。
她和赵婶说的什么。。。跑不了?
屋里的苏灵溪丝毫不知,从屋里出来看了看做好的竹筒,筒身和筒盖借口处光滑没有木刺,青色的表皮还带着竹子的清香。朴素中带着些文雅气息,很是不错。要是在现代,刻上个字都能当成景区工艺品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