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点之后,顾鲲轻车熟路穿上潜水装备:“龙五,你行不行?这里估计有100多米了,你跟我一起潜下去侦查一下。可能要安装破拆器,我一个人操作不了。”
“没问题老板,你看我的。”龙五麻利地应承,然后跟着下水了。
这一次,顾鲲是有备而来捞商船,所以绝对不会满足于一箱箱捞东西。他是做好了把船体都分段打捞上来的预案的。
连船一起打捞的话,惯用的作业方式就是往沉船内部塞大型的自动充气式浮筒。
这种浮筒一头是有空心缆管、连接在打捞船上。筒内有初始状态憋着的气囊,所以一开始可以沉到海里。
等到装设到位之后,要么靠海面上那艘船的压缩机、通过连接管往浮筒里充气。
要么就靠激活浮筒里原本的气体发生化学药剂,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把气囊充足浮筒。
这样的浮筒,理论上每立方米容积,就能提供1吨的浮力,多装几个,就能极大减轻打捞船本身卷扬机的输出功率压力。
顾鲲这次,就提前买了几十个大浮筒,直径接近一米,长三四米,需要双人安装。
每个筒能提供3吨额定浮力。
再加上古代沉船都是木质的,木头本身就比水轻,所以只要有额定排水量30的额外浮力,就够把船捞上来了。
150吨的储备浮力,捞500吨的木船没问题。如果超过500吨,还可以靠打捞船上的卷扬机功率出一部分力。
顾鲲这条船的卷扬机动力,在主机不行驶、把尽可能多出力供给给卷扬机的情况下,能抵得上陆地上好台重型吊车,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
原理说起来很简单,真的操作起来,麻烦一大堆。
顾鲲和龙五,在水下仔细探查了好几个小时,首先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船壳比较完整,这条船沉的时候,除了中间有一段裂开了,其他都是完好的。